“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民心所向就是我奋斗的目标。”这是大足区检察院检察三部主任刘雯从检15年的坚守。2010年,她从大足区宝顶镇遴选考入大足区检察院,陆续在办公室、研究室、民行检察等多岗锻炼,逐渐从一名检察“新兵”成长为部室主任、业务骨干,并入选全市民事检察专业团队成员名单。 她先后荣获嘉奖两次、个人三等功一次、重庆市检察机关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办理的多起案件获评全市典型案例。2025年4月,刘雯被市人社局、市检察院联合表彰为检察机关先进个人。 刘雯仔细核实案卷材料 综合履职 用心用情办好“小案” 民事检察中法律关系复杂,涉及方方面面,与群众权益息息相关。面对着人民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如何通过办案去增进他们的法治获得感?刘雯给出答案:坚持“小案不小办”,努力让检察温情直抵民心。 “李某是包工头,有房产和存款,只是被他转移了”“3年仅执行到位300多元,有40余万元尚未履行,我们家仅靠低保金艰难度日”……2023年4月,刘雯接到一起民事执行监督申请。听完汪某的讲述后,刘雯对其因交通事故致残,却无法获得赔偿金的遭遇揪心不已。 受理监督申请后,她仔细审阅卷宗,全面查清事实,找准双方矛盾的症结,建议持续加大执行力度,将李某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在深入调查的过程中,当事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休。究竟是否存在拒不履行判决,还得要靠证据来说话。刘雯一方面联系李某,向其说明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将线索移送刑事检察部门,启动线索核查。在公安机关协助下,调取资金流向记录,最终调查清楚李某不存在转移隐匿财产等违法行为。 次月,刘雯和执行法官一起开展调解工作。然而由于双方积怨已深,调解并非易事,刘雯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分别与两人耐心沟通,最终双方达成先支付2万元后再分期支付剩余赔偿金的调解协议。针对汪某因案致残、生活困难的实际情况,刘雯加强与控申部门的协作沟通,协助其成功申请到救助金,有效减轻了他的生活压力。 协作联动 快速解决被“冻”难题 “感谢检察机关的帮助,让我们的难题在6天内就得到解决。我们将完善内部管理流程,切实保障员工合法权益。”2024年5月,重庆某包装印刷有限公司负责人真诚地对刘雯说。而该公司曾一度陷入被“冻”难行的困局。 几天前,大足区检察院收到区工商联移送的该公司与李某某劳动争议执行监督申请线索。据了解,李某某应聘到该公司从事操作工期间,不慎摔倒,导致骨折并被鉴定为九级伤残。后双方经调解达成协议,由该公司支付伤残赔偿金、医疗补助金等12.5万元,并约定逾期将支付违约金。 然而,由于该公司财务人员的疏忽,多次转账失败却未及时告知李某某,致其以为公司拒不执行调解协议,遂申请强制执行。随后,法院依法对该公司账户采取冻结措施,并查封了该公司名下一台车。 “被申请强制执行后,公司立即向你的两张银行卡转账5万元。支付确有延迟,但并非恶意逃避履约。”面对李某某拒绝和解的态度,刘雯细致地分析案情,耐心消除其顾虑,并提出一次性履行完毕、减少违约金的建议。李某某遂同意和解。该公司支付完毕案款后,相关强制执行措施被解除,公司恢复正常运营。 企业难题解决了,但检察履职并未结束。针对履职中发现该公司存在财务工作不规范、内部监管不严等问题,刘雯向该公司送达了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建议其完善制度规范,加强财务监督和开展从业警示教育,实现企业规范化运行。 以案件办理为契机,在刘雯的推动下,大足区检察院与区工商联达成协作意见,共建联络站,形成了常态化联络、信息互通共享、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协作机制,助力辖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每一次业务的‘跨界’,都是理念与能力的淬炼;每一次角色的转换,都是初心与使命的再出发。”刘雯斗志昂扬、步履铿锵,坚持在“高质效办理好每一个案件”中践行为民初心,奋力书写护公平、促正义的新篇章。 通讯员 吴杰 记者 张柳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