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杨雪)6月17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市第7号总河长令开展打造最美河湖岸线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河长办副主任宋刚勇介绍了第7号市级总河长令相关情况,表示全市将从三个方面统筹推进此次专项行动,打造最美河湖岸线。 筑牢河湖安澜防护屏障。将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强化河湖岸线的管护。通过强化河道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实行岸线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限制区分类管控,严格管控开发利用强度和方式,以促进岸线保护和利用。比如,在长江干流(重庆段)河势基本稳定、岸线利用条件较好,岸线开发利用对防洪安全、河势稳定、供水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河段划分了27段开发利用区、共185.81公里用于建设取排水口等项目开发利用。通过强化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管理,对跨河、穿河、穿堤等各类涉河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保护河湖岸线生态本底。通过对河道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持续开展排查整治,遏制突出问题增量、减少存量。 建设绿色生态水韵廊道。将从工程治理的角度夯实岸线的生态底色。首先,将修复水域岸线,推进受损河湖水域岸线复绿和生态修复,对三峡水库消落区按照保留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和工程治理区实行分区管理,保障良好生态功能。如,在嘉陵江江北区顺水寺段、嘉陵江北碚区东阳段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到2027年,全市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自然岸线率分别达到93.6%、85.6%、93.6%以上。其次,将实施水域岸线工程治理,抓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等工程实施,提质建设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到2027年,治理三峡水库消落区库岸环境100公里,累计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250万亩,建成不少于80条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山地生态清洁小流域。最后,将打造生态缓冲带,因地制宜推进长江、嘉陵江、乌江等重点流域、城市河段及其他重要水体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到2027年,建成河湖生态缓冲带120公里。 打造开放共享亲水空间。将从亲水便民的角度推动岸线生态价值转化。一方面,将科学规划建设城市绿道,依托河湖岸线自然形态,推进沿河、沿湖绿色生态廊道、亲水生态岸线建设,建设一批公共体育设施、水文化展示、沿河步道等亲水便民设施,并逐步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到2027年,“两江四岸”累计建成朝天门片区、化龙桥滨江段、九龙半岛滨江段等滨江公共空间7个、滨江驿站42处,实现200公里滨江步道贯通。 “打造最美河湖岸线,事关群众健康福祉,事关美丽重庆建设成色。”宋刚勇介绍,我市将精心组织实施,切实把群众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增强群众因水而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系统重塑大江大城河湖水域岸线风貌,聚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的标志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