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县打造“泥土味”普法新范式

时间: 2025-06-13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461

近日,在重庆市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市委政法委、市委网信办等多家部门单位主办的“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重庆市第五届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短视频征集大赛中,石柱县作品《养老诈骗》斩获二等奖。

据了解,该视频开篇以女孩下乡送粽子为名,利用留守老人渴望关心、关怀心理,主动拜认一个老农谭大爷为“干爷爷”,后多次登门探望,建立信任,宣传保险理财,最终老人被骗投入10万元,“干孙女”音信全无。通过该视频呼吁,要关心孝敬老人发扬传统美德,告诫群众增强法治意识防范新型养老诈骗,宣传效果佳,受到广大网友和评审委员会一致好评。

今年以来,石柱县司法局创新探索,积极联合本土网络红人“老谭”及其孙女进行普法视频拍摄,内容取材于真实案例和群众反响强烈的典型事件,由当地村民和“老谭”一家参演,在田间地头、山林旷野、农家院坝,上演并揭示诈骗手段。视频经过严格审核把关后在小红书、抖音、快手中播放,将全民反诈阵地从“线下”走向“云端”,用“土家方子”将各种骗局熬成“法治良药”,以“群众视角+乡土表达”重构普法逻辑,让法治宣传真正“沉下去”,法治思维“活起来”。截至目前,该县制作的《光伏骗局》《让不让》等8个视频全网流量超过千万,群众讨论热烈。

下一步,石柱县将持续深耕“人民共创”视频普法模式,让法律成为田间地头的“解纷工具”和茶余饭后的“谈资故事”,真正实现“法润无声、触手可及、治在人心”。

徐平 通讯员 陈泓蓉 陈鱼乐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石柱县打造“泥土味”普法新范式

近日,在重庆市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市委政法委、市委网信办等多家部门单位主办的“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重庆市第五届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短视频征集大赛中,石柱县作品《养老诈骗》斩获二等奖。

据了解,该视频开篇以女孩下乡送粽子为名,利用留守老人渴望关心、关怀心理,主动拜认一个老农谭大爷为“干爷爷”,后多次登门探望,建立信任,宣传保险理财,最终老人被骗投入10万元,“干孙女”音信全无。通过该视频呼吁,要关心孝敬老人发扬传统美德,告诫群众增强法治意识防范新型养老诈骗,宣传效果佳,受到广大网友和评审委员会一致好评。

今年以来,石柱县司法局创新探索,积极联合本土网络红人“老谭”及其孙女进行普法视频拍摄,内容取材于真实案例和群众反响强烈的典型事件,由当地村民和“老谭”一家参演,在田间地头、山林旷野、农家院坝,上演并揭示诈骗手段。视频经过严格审核把关后在小红书、抖音、快手中播放,将全民反诈阵地从“线下”走向“云端”,用“土家方子”将各种骗局熬成“法治良药”,以“群众视角+乡土表达”重构普法逻辑,让法治宣传真正“沉下去”,法治思维“活起来”。截至目前,该县制作的《光伏骗局》《让不让》等8个视频全网流量超过千万,群众讨论热烈。

下一步,石柱县将持续深耕“人民共创”视频普法模式,让法律成为田间地头的“解纷工具”和茶余饭后的“谈资故事”,真正实现“法润无声、触手可及、治在人心”。

徐平 通讯员 陈泓蓉 陈鱼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