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公安工作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我们社区民警就像是大树的根,群众是我们的土壤。想要大树枝繁叶茂,那就必须把根深深扎进土里……”这是重庆市永川区公安局兴龙湖派出所社区民警袁帅对社区警务工作的感悟。 2018年,袁帅从部队转业进入公安机关。7年来,他始终扎根基层一线,认真耕耘社区工作,紧紧围绕社区治理的“难点堵点”问题,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用“小举措”点亮社区“平安灯”,有效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因工作突出,袁帅2019年荣获个人嘉奖1次,2020年被评为目标考核先进个人。今年5月,他被市公安局评为第四期“渝警之星”个人。 袁帅在加油站进行安全检查 “一本通” 社区情况一目了然 红河社区户籍人口有2.7万余人,实际常住人口达到5.5万左右,辖区内有3所重点医院、30余家宾馆、200多套日租房、10家娱乐场所,人员身份错综复杂,管理压力巨大。如何做到“创满意,保平安”,研究一个实用性强,有亮点、能推广的综合治理模式成为了袁帅日常的所思所想。 “想要辖区平安,首先要全面熟悉掌握辖区情况。”2023年接手红河社区后,袁帅将社区所有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总结出社区警务24条工作内容,创新建立“一本通”台账70余本,涵盖居民小区、行业场所、重点单位等多个领域,有效提升了管理质效。 去年10月15日,袁帅在检查中发现辖区某宾馆前台无人值守,通过“一本通”台账,袁帅现场对该宾馆下达了隐患整改通知书,详细记录检查人、时间、内容等信息,以便后期开展回头看工作。“社区民警工作内容较为繁杂,可能会出现‘错漏忘’的情况,利用‘一本通’开展工作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因工作繁忙导致事情遗忘的情况。”袁帅说,通过定期对“一本通”台账进行梳理,可以及时发现各行业场所问题整改情况,对没有及时销号的可以再次进行提醒,有效杜绝了整改时限拖延、甚至不整改的问题。 “三清楚” 社区治理提质增效 “红河社区有200多套日租房,如果管理不善,极易成为滋生违法犯罪的土壤。”面对日租房人员流动大、内部管理不规范、消防设施不齐全、实名登记不及时等问题,袁帅通过大量阅读法律条款、请教资深社区民警、到外区县学习管理经验等方法,探索出一套“三清楚、必查看”的工作方法,进一步方便了日常管理。 “三清楚”工作方法就是依托科技力量,把日租房日常管理、经营者信息、房屋所在地标等情况录入数字化管理工作平台,让数据共享,实现底数更清楚。“必查看”就是针对是日租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通过实地走访与核查,及时妥善解决,确保群众住得放心、住得安心。 “通过‘三清楚、必查看’工作法,我可以随时掌握日租房运营情况,更好的加强日常管理。”袁帅说:“同时通过联网联动,还能及时帮助经营者解决经营中出现的问题。” 今年2月,袁帅接到辖区某日租房管理者电话,称有一名未成年人来此居住,但不愿意通知监护人。袁帅立即赶到现场,了解到该未成年系离家出走,于是袁帅耐心开导,帮其解开心结,后将其平安送回家中。 通过强有力的管理手段,袁帅所在的辖区内日租房未发生重大案事件,在上级的突击检查中,人员登记率达到100%,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五心三到” 社区服务贴心入微 据了解,兴龙湖派出所是全市12个创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成效突出集体之一。一直以来,全所始终把“服务不缺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动规范执法助企暖民工作,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对此,袁帅说:“社区民警是与群众打交道最多的,必须时刻做到‘五心三到’,才能让群众满意。” 从事社区工作以来,袁帅坚持用热心、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做到人到、心到、情到,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让社区服务更加贴心入微。 今年2月,袁帅在走访中接到辖区一商户救助,称购买的门市因开发商问题一直没有产权证。后袁帅通过到城建等多个部门了解情况,为该商户办理了产权证。当商户收到崭新的产权证后,一直握住袁帅的手表示感谢。 社区警务是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袁帅始终以群众需求为“风向标”,以社区安全为目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通过创新摸索的系列“小举措”,把社区打理得井井有条。他说:“社区工作没有太多技巧,只有俯下身子倾听民声,甩开膀子解决民忧,把温暖送进千家万户,将服务延伸到街头巷尾,才能真正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幸福清单’,绘就出社区治理的温暖画卷。” 记者 叶会娟 通讯员 胡涛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