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故乡

时间: 2025-05-30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735

◎ 黄金泽

故乡是我们生命的根,是我们一生的牵挂。父母走后那些年,我一直排斥回乡。随着时间推移,父母离世的伤痛渐渐平息,我又开始思念故乡,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总让我难忘,让我倍感亲切。

今年五一假期,我带着家人直奔故乡。车到村口,刚好正午,我们停好车沿着乡间公路缓步前行。山里的空气清新异常,风里夹杂着各种野花的香味,让人顿时神清气爽。树木葱郁繁盛,漫山遍野的绿恣意奔涌,诉说着山林的狂野与活力。山间的庄稼地,因无人耕种长成了树林,和山林连成一片。

想当年,全村一百多口人就靠这有限的田地维持生计。村民没日没夜地劳作,把山上能开垦的地儿都进行了开荒,将边角旮旯的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们把毕生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这贫瘠的土地上。那时,大人在山里锄地,小孩在山上放牛,整个山坡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山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映照着父辈的艰辛,也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因此,我们对大山充满无限深情。

现在想来,那些日子虽然艰难,却留给一代人不尽的财富和温暖的回忆。每次回乡,只要一到村口,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大山,总会到山里走走,亲近高天黄土,看看长眠在半山腰的父母。

故乡的夜,宁静又祥和。风从山上吹来,吹过房前屋后的竹林,发出沙沙的声响。晚风裹着露水掠过院坝,把丝丝凉意揉进院坝每一个角落。山,一如既往守候着村子,也守候着老屋。夜色下,山的轮廓愈加清晰,更显慈祥。抬眼苍穹,辽阔高远,一弯新月挂天边,默默凝视着这人世间。打开灯,空空荡荡的院坝一下有了光亮,投下我长长的影子,也投下我的孤寂,一层一层的光晕弥漫开来,仿佛一条时光隧道。穿过隧道,依稀看到母亲在灶台上忙碌的身影,灶膛的柴火映照着父亲微微浮肿的脸……父母走后,除了逢年过节,老屋空空如也,只有在家的二哥不时打扫房前院后。老屋空了,有些记忆也因时间久远渐渐模糊,但那些温暖总在心中荡漾。此刻,一个人静静地呆着,回忆那些消逝的过往,不觉热泪盈眶。

故乡的清晨,宁静而美好。早起沏上一壶茶,坐在院坝里,看太阳慢慢地爬上对面的山头,慢慢地形成“一半太阳一半阴”的奇妙景象,那是刻在我记忆深处的一道风景。和我们一起早起的,还有欢腾的鸟儿:两只斑鸠在对面房梁上踱着方步,发出嘹亮的“咕咕”声。长尾巴喜鹊在竹林追逐打闹,有时还会从我面前飞过,那黑白相间的长尾巴,扑哧扑哧地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杜鹃的引吭高歌、小麻雀的叽叽喳喳、画眉的轻吟浅唱……美若天籁。

山里的五月,依然春意盎然、生机勃发。路边,金银花、牵牛花、萱草花等竞相绽放,绚烂缤纷。到处可见的红彤彤的山泡儿,那是儿时的最爱,随手采摘一把,女儿直呼“好吃”。放眼望去,稻田里春水荡漾,乡亲们在拔秧插田。这里依然保持着原始的农耕方式,平整稻田、插秧割谷全靠人力,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栽下秧苗,也种下希望。公路边,老人们欢天喜地谈论着今年的农事。我让女儿将糖果与老人们分享,与他们拉家常。

天色渐暗,星光渐起,在一片如潮的蛙声中,人们陆续回家。随后,家家户户亮起灯光,响起叮叮当当的锅碗瓢盆声。

故乡是一封压在箱底的家书,在不断品读和回味中,滋养着我们的生命,温暖着我们的人生旅程!故乡是永远无法忘却的记忆,是无论走多远也走不出的地方!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监狱)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又见故乡

◎ 黄金泽

故乡是我们生命的根,是我们一生的牵挂。父母走后那些年,我一直排斥回乡。随着时间推移,父母离世的伤痛渐渐平息,我又开始思念故乡,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总让我难忘,让我倍感亲切。

今年五一假期,我带着家人直奔故乡。车到村口,刚好正午,我们停好车沿着乡间公路缓步前行。山里的空气清新异常,风里夹杂着各种野花的香味,让人顿时神清气爽。树木葱郁繁盛,漫山遍野的绿恣意奔涌,诉说着山林的狂野与活力。山间的庄稼地,因无人耕种长成了树林,和山林连成一片。

想当年,全村一百多口人就靠这有限的田地维持生计。村民没日没夜地劳作,把山上能开垦的地儿都进行了开荒,将边角旮旯的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们把毕生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这贫瘠的土地上。那时,大人在山里锄地,小孩在山上放牛,整个山坡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山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映照着父辈的艰辛,也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因此,我们对大山充满无限深情。

现在想来,那些日子虽然艰难,却留给一代人不尽的财富和温暖的回忆。每次回乡,只要一到村口,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大山,总会到山里走走,亲近高天黄土,看看长眠在半山腰的父母。

故乡的夜,宁静又祥和。风从山上吹来,吹过房前屋后的竹林,发出沙沙的声响。晚风裹着露水掠过院坝,把丝丝凉意揉进院坝每一个角落。山,一如既往守候着村子,也守候着老屋。夜色下,山的轮廓愈加清晰,更显慈祥。抬眼苍穹,辽阔高远,一弯新月挂天边,默默凝视着这人世间。打开灯,空空荡荡的院坝一下有了光亮,投下我长长的影子,也投下我的孤寂,一层一层的光晕弥漫开来,仿佛一条时光隧道。穿过隧道,依稀看到母亲在灶台上忙碌的身影,灶膛的柴火映照着父亲微微浮肿的脸……父母走后,除了逢年过节,老屋空空如也,只有在家的二哥不时打扫房前院后。老屋空了,有些记忆也因时间久远渐渐模糊,但那些温暖总在心中荡漾。此刻,一个人静静地呆着,回忆那些消逝的过往,不觉热泪盈眶。

故乡的清晨,宁静而美好。早起沏上一壶茶,坐在院坝里,看太阳慢慢地爬上对面的山头,慢慢地形成“一半太阳一半阴”的奇妙景象,那是刻在我记忆深处的一道风景。和我们一起早起的,还有欢腾的鸟儿:两只斑鸠在对面房梁上踱着方步,发出嘹亮的“咕咕”声。长尾巴喜鹊在竹林追逐打闹,有时还会从我面前飞过,那黑白相间的长尾巴,扑哧扑哧地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杜鹃的引吭高歌、小麻雀的叽叽喳喳、画眉的轻吟浅唱……美若天籁。

山里的五月,依然春意盎然、生机勃发。路边,金银花、牵牛花、萱草花等竞相绽放,绚烂缤纷。到处可见的红彤彤的山泡儿,那是儿时的最爱,随手采摘一把,女儿直呼“好吃”。放眼望去,稻田里春水荡漾,乡亲们在拔秧插田。这里依然保持着原始的农耕方式,平整稻田、插秧割谷全靠人力,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栽下秧苗,也种下希望。公路边,老人们欢天喜地谈论着今年的农事。我让女儿将糖果与老人们分享,与他们拉家常。

天色渐暗,星光渐起,在一片如潮的蛙声中,人们陆续回家。随后,家家户户亮起灯光,响起叮叮当当的锅碗瓢盆声。

故乡是一封压在箱底的家书,在不断品读和回味中,滋养着我们的生命,温暖着我们的人生旅程!故乡是永远无法忘却的记忆,是无论走多远也走不出的地方!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监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