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做实校园三餐保障 筑牢10万学生健康成长基石

时间: 2025-06-20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480

从武陵山间的农田到校园餐盘,黔江区用“阳光透明、安全可靠、营养科学”的三重保障,为全区10万余名中小学生构筑起健康成长的营养基石。

黔江区正阳幼儿园膳食家长委员会检查食堂工作

阳光餐

舌尖上的“透明革命”​

“现在打开手机就能看见孩子午餐用的土豆是不是新鲜的。”近日,黔江正阳小学六年级(5)班学生家长廖凡芹向笔者展示着“重庆阳光食品”App上的实时直播画面。冷链车卸货时自动记录的食材温度、紫外线消毒间跳动的倒计时、AI系统对厨师帽佩戴的智能识别——这些细节是黔江“互联网+明厨亮灶+AI监管”体系的一笔一画,描绘着黔江“教育主导、部门协同、学校主责、家长参与”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和营养”的日常图景。

在这里,“阳光”已升维为立体化监管生态,通过“技术+制度+共治”的“三维监管”模式,使家长满意度已攀升至99%。全区161家学校食堂配备的智能系统可自动识别15类违规行为,2025年预警的400次风险均实现2小时内闭环处置。更具创新的是执法人员手持终端扫描二维码即可调取全部信息,家长监督员同时通过“餐饮安全在线”参与云端巡查,区领导、纪检监察人员、市区“两代表一委员”、媒体代表作为社会监督团常态督查。

经费透明化同样令人称赞。在黔江初级中学的“阳光公示屏”上,滚动显示着“今日鸡蛋采购价11.26元/公斤,较市场均价低2.72元”。依托自主设计的《学校食堂会计核算账套》将收支细化到最末端科目,账目可追溯至“每个鸡蛋的价格”,家长们戏称“比查自己银行卡流水还清楚”。

安全餐

守护中的“协同作战”

翻开《黔江区校园食品安全团体标准》,12项“黔江标准”中藏着严苛的细节。“肉类冷链运输温度需控制在0~4℃”“蔬菜农残检测需覆盖18种常见指标”。这是重庆市首个校园食品安全系列团体标准,正在舟白小学的食材仓库中具象化——湿度62%、温度18℃,所有食材按“先进先出”原则摆放,货架上的标签清晰记录着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信息。2024年7月以来,黔江区举办校园食品安全、营养配餐、财务人员等培训10余次,为食堂从业人员量身定制了“标准答案”。

安全防线的构筑,关键在“社会共治”的深度。黔江区建立联席会议、联合执法等一体化协作机制6个,常态化开展联合检查执法和家长“点检日”“你我同查”“你点我检”活动,家长亲身感受食材新鲜度,亲眼看到食材从采购到烹饪的全过程,形成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追的监管闭环,“家校社”联动机制入选全市校园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典型案例。这种参与感让校园膳食家长委员会成员谢海燕感慨:“现在不是看着孩子吃饭,而是和整座城市一起守护他们的营养。”

营养餐

数据里的“精准蜕变”

“嘀嘀”,武陵中学九年级学生家长宋小琴手机弹出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武陵中学第十六周食谱”,公示中的带量食谱正进行着营养解码。九年级学生白梦婷端着餐盘细数今日食谱:米饭150g、土豆烧排骨115g、韭菜炒鸡蛋80g、瘦肉鹿茸菇60g、炒水白菜60g……这份精确到克的餐单,严格遵循着区卫生健康委、区疾控中心制定的“12+4”营养模型。

“绿色生态”的本土化食材成为营养升级的密钥。“玉米炖土鸡汤”“青椒炒跑山猪”,这些带着武陵山印记的菜品,既满足了《学生餐营养指南》的营养素需求,又构成了“校农结合”的乡村振兴微循环。烹饪工艺的革新同样惊艳,“低温慢炖”保留了90%以上的维生素C,“蒸汽锁鲜”让青菜保持嫩绿本色,学生们笑称“食堂师傅成了科学实验室里的营养魔法师”。

与营养配比同等深远的影响,发生在黔江校园的食育课堂。“文明用餐、光盘行动、均衡膳食”的温馨标语随处可见,勤俭节约的种子已然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在别开生面的“营养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膳食宝塔拼图”“食品标签解读”等互动游戏,在营养师指导下探索健康饮食的奥秘。这种“授人以渔”的启蒙教育,正潜移默化地重塑着一代人的饮食观念。

当武陵山的薄雾轻抚过校园餐厅的玻璃幕墙,这里发生的故事早已超越饮食本身。正如l黔江区教委负责人所言:“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吃得营养、安全,更要让他们懂得——每一餐都是自然与科技的对话,是无数人爱心的接力。”

从食品安全到营养均衡,从AI监管到食育课程,从团体标准到乡村振兴衔接,黔江用“校园餐”诠释了教育的温度——那餐盘里盛着的,不仅是三餐四季,更是城市的良心,是未来的模样,是对“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最好滋养”的坚定回答。

黔江区育才中学师生在食堂愉快就餐

通讯员 邓祥国 刘光云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黔江区做实校园三餐保障 筑牢10万学生健康成长基石

从武陵山间的农田到校园餐盘,黔江区用“阳光透明、安全可靠、营养科学”的三重保障,为全区10万余名中小学生构筑起健康成长的营养基石。

黔江区正阳幼儿园膳食家长委员会检查食堂工作

阳光餐

舌尖上的“透明革命”​

“现在打开手机就能看见孩子午餐用的土豆是不是新鲜的。”近日,黔江正阳小学六年级(5)班学生家长廖凡芹向笔者展示着“重庆阳光食品”App上的实时直播画面。冷链车卸货时自动记录的食材温度、紫外线消毒间跳动的倒计时、AI系统对厨师帽佩戴的智能识别——这些细节是黔江“互联网+明厨亮灶+AI监管”体系的一笔一画,描绘着黔江“教育主导、部门协同、学校主责、家长参与”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和营养”的日常图景。

在这里,“阳光”已升维为立体化监管生态,通过“技术+制度+共治”的“三维监管”模式,使家长满意度已攀升至99%。全区161家学校食堂配备的智能系统可自动识别15类违规行为,2025年预警的400次风险均实现2小时内闭环处置。更具创新的是执法人员手持终端扫描二维码即可调取全部信息,家长监督员同时通过“餐饮安全在线”参与云端巡查,区领导、纪检监察人员、市区“两代表一委员”、媒体代表作为社会监督团常态督查。

经费透明化同样令人称赞。在黔江初级中学的“阳光公示屏”上,滚动显示着“今日鸡蛋采购价11.26元/公斤,较市场均价低2.72元”。依托自主设计的《学校食堂会计核算账套》将收支细化到最末端科目,账目可追溯至“每个鸡蛋的价格”,家长们戏称“比查自己银行卡流水还清楚”。

安全餐

守护中的“协同作战”

翻开《黔江区校园食品安全团体标准》,12项“黔江标准”中藏着严苛的细节。“肉类冷链运输温度需控制在0~4℃”“蔬菜农残检测需覆盖18种常见指标”。这是重庆市首个校园食品安全系列团体标准,正在舟白小学的食材仓库中具象化——湿度62%、温度18℃,所有食材按“先进先出”原则摆放,货架上的标签清晰记录着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信息。2024年7月以来,黔江区举办校园食品安全、营养配餐、财务人员等培训10余次,为食堂从业人员量身定制了“标准答案”。

安全防线的构筑,关键在“社会共治”的深度。黔江区建立联席会议、联合执法等一体化协作机制6个,常态化开展联合检查执法和家长“点检日”“你我同查”“你点我检”活动,家长亲身感受食材新鲜度,亲眼看到食材从采购到烹饪的全过程,形成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追的监管闭环,“家校社”联动机制入选全市校园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典型案例。这种参与感让校园膳食家长委员会成员谢海燕感慨:“现在不是看着孩子吃饭,而是和整座城市一起守护他们的营养。”

营养餐

数据里的“精准蜕变”

“嘀嘀”,武陵中学九年级学生家长宋小琴手机弹出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武陵中学第十六周食谱”,公示中的带量食谱正进行着营养解码。九年级学生白梦婷端着餐盘细数今日食谱:米饭150g、土豆烧排骨115g、韭菜炒鸡蛋80g、瘦肉鹿茸菇60g、炒水白菜60g……这份精确到克的餐单,严格遵循着区卫生健康委、区疾控中心制定的“12+4”营养模型。

“绿色生态”的本土化食材成为营养升级的密钥。“玉米炖土鸡汤”“青椒炒跑山猪”,这些带着武陵山印记的菜品,既满足了《学生餐营养指南》的营养素需求,又构成了“校农结合”的乡村振兴微循环。烹饪工艺的革新同样惊艳,“低温慢炖”保留了90%以上的维生素C,“蒸汽锁鲜”让青菜保持嫩绿本色,学生们笑称“食堂师傅成了科学实验室里的营养魔法师”。

与营养配比同等深远的影响,发生在黔江校园的食育课堂。“文明用餐、光盘行动、均衡膳食”的温馨标语随处可见,勤俭节约的种子已然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在别开生面的“营养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膳食宝塔拼图”“食品标签解读”等互动游戏,在营养师指导下探索健康饮食的奥秘。这种“授人以渔”的启蒙教育,正潜移默化地重塑着一代人的饮食观念。

当武陵山的薄雾轻抚过校园餐厅的玻璃幕墙,这里发生的故事早已超越饮食本身。正如l黔江区教委负责人所言:“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吃得营养、安全,更要让他们懂得——每一餐都是自然与科技的对话,是无数人爱心的接力。”

从食品安全到营养均衡,从AI监管到食育课程,从团体标准到乡村振兴衔接,黔江用“校园餐”诠释了教育的温度——那餐盘里盛着的,不仅是三餐四季,更是城市的良心,是未来的模样,是对“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最好滋养”的坚定回答。

黔江区育才中学师生在食堂愉快就餐

通讯员 邓祥国 刘光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