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戒毒人员正处于成长关键期,心智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弱,重庆市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所积极寻求与专业院校的专家合作,共同探索出一套符合未成年戒毒人员特性的“五个一”个别教育体系(一份量身定制的个别谈话方案、一套多元化的个别谈话方式、一次关键作用的心理咨询、一个成功榜样的典型示范、一场温暖人心的团辅活动)精准对接每位未成年戒毒人员的兴趣爱好与个性诉求,有效实现了个别谈话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未成年戒毒人员陈某刚入所时,对学习、生活都毫无兴趣,且拒绝会见亲友。“从我踏进这扇大门开始,我的生活就只剩寒冬和黑暗,我无法面对亲人和朋友,我没脸见他们。”在入所谈话中,陈某这样对民警说。 面对这个陷入“毒品沼泽”的花季少年,民警没有放弃,通过认真查阅陈某的个人档案,从其个人成长史、戒毒经历、家庭情况等入手,全面深入细致分析,找准问题症结,形成了一份量身定制的个别谈话方案。 针对他青春期独有的个性,民警专门增设一本留言本,让陈某如同拥有一个可以倾诉的“树洞”,可以随时记录内心的困惑或收获。民警查阅后即可进行回复和心灵的疏导。陈某从最开始的被动谈话到后来的主动谈话,渐渐地建立起了对民警的信任,敞开了心扉。 在一次曼陀罗绘画团辅学习中,咨询师通过曼陀罗绘画艺术疗法,让陈某把心理压力用手中的画笔呈现出来,并及时对他进行了心理治疗。之后,民警老师发现陈某的每一次绘画都展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天赋,而且情绪逐渐稳定,性格也变得乐观开朗了。 为充分发挥成功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民警精心挑选了戒毒成功的榜样人物,将他们的励志故事编印成册在所内广泛传播。在一次读书分享会上,陈某告诉大家,自己也想和创业明星漆某一样,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这些书册里,让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人戒掉毒品,走向新生。 凭着这份信念和民警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戒毒人员陈某已踏上重启人生之路,成为一名特殊问题学校的兼职叶雕老师,他不仅用自己的爱好和信念改变着人生方向,还成为了其他未成年戒毒人员的榜样。 重庆市教育矫治局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