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政府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机制建立滞后、平台建设落后、法治保障靠后”等难题,2024年以来,大足区积极探索创新,将政府合同起草、审核、履约、监管全过程纳入制度化轨道,通过开发政府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构建起政府合同风险预警管控机制,显著提升了政府合同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为诚信政府建设树立了新范例。 截至目前,大足区招商引资、工程项目建设等重大合同合法性审查率提升至90%以上,合同起草和审核效率提升50%以上,政府合同履约风险率控制在3%以下。 实施“一体化”集束管理模式 形成全过程风险防控新局面 建立一套政府合同综合管理制度方面,制定大足区政府《关于深化政府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施意见》及配套细则,明确政府合同集成管理、规范磋商、合法性审查、履约跟踪预警、备案监督“5项机制”,细化改革任务清单15项44条,覆盖全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各类主体150个。 建立“8+N+1”主管部门标准规范方面,将招商引资、政府采购、工程项目建设、征收征用、资源出让5大类合同和国资、医疗、教育3大领域涉及的行业部门明确为合同主管责任单位,农业、水利等部门作为相应领域合同监管单位,大足区司法局作为全区合同统一监管单位,建立健全《大足区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服务办法》《大足区区属国有企业合同管理暂行办法》《大足区政府合同合法性审查工作指南》等特色行业领域制度规范10余项,各类合同流转均有依据遵循,合同规范性提升90%以上。 建立“5+N”政府合同示范文本体系方面,以招商引资、政府采购、工程项目建设、征收征用、资源出让5大类示范文本为主,整理汇编咨询服务、维修维护等常用合同文本1000余件,并自创战略合作协议、国有资产租赁等地方特色合同示范文本10余个,各单位文本条款的完备性提升90%以上。 打造“一站式”法律服务场景 强化全方位法治力量新保障 该区外聘法律顾问专业审,实施法律顾问选聘机制改革,首批顾问档案库纳入30名专业律师,全区党政机关法律顾问覆盖率达到100%。实施顾问任务办理改革,建立法律顾问与合同承办单位联络专员“一对一”交互机制,联络专员依托党政机关法律事务应用发起审核任务,法律顾问线上反馈审核意见,系统进行跟进、催办和流程记录,线上累计记录合同咨询、审核等数据1487条,供需对接精准性提升90%以上。实施法律顾问综合评价改革,依据法律顾问履职表现、合同处理能力等制定评价指标,履职效能提升50%以上。 同时内设法制机构部门审,推进公职律师全覆盖改革,全区注册公职律师41名,重点单位配备率达100%。建立公职律师使用管理制度,公职律师审查意见作为重大政府合同签订的前置条件。创新公职律师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公职律师履职年度档案制度,将合同审查等法律服务数量和质量相关情况纳入公务员年度考核,在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激励。 此外,司法行政部门综合审,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大足区司法局对以区政府名义签订的合同开展合法性审查,对其他合同开展备案审查。坚持程序审查与实体审查并重,制定审查指南,程序上审查是否履行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法定程序,内容上涵盖条款的完备性、语言的规范性、权利义务的对等性等9大审核标准,审核质效提升50%以上。 重塑“一件事”数字赋能平台 构建全流程数智监管新模式 合同数据智能流转方面,政府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线上设定“示范文本库创建、联动磋商与在线起草、文本智能审查、履约实时监管、动态备案监督”5大功能模块,规范文本起草、合规审查等16个具体事项,压缩传统32项业务流程,实现“起草—审核—履约—监管”全流程数字留痕,流转效率提升50%以上。 履约风险智能预警方面,着力防范“不可抗力、情势变更、上级政策变化和合同对方当事人丧失履约能力、预期违约、迟延履行”6类合同常见风险,探索对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裁判文书网等系统数据,通过采集合同履约期限、付款节点等核心条款,搭建履约风险预警模型,经AI智能判断后通过三级治理中心向相关方推送预警信息并提出处理建议,履约风险发现率提升90%以上。 管理能力智能考核方面,制定数字化应用考核评价办法,设定政府合同备案率、合法性审查率、风险防控率3项KPI指标,从制度建立、签约、履约、应用使用等4个方面细化32条指标,应用获取相关数据后在驾驶舱一屏展示、动态更新并排名晾赛,考核结果纳入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和季度赛马比拼指标,保障全区政府合同备案率、合法性审查率、风险防控率均达到90%以上,为诚信政府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顾勇 通讯员 黄春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