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创新法律顾问服务机制 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

时间: 2025-06-03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程迷静 阅读量:8572

为全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推进基层法治建设,近年来,大足区创新深化村居法律顾问服务机制,构建多跨协同、需求导向、靶向施策“三维一体”服务体系,将专业法律资源精准导入基层治理末梢,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

“多跨协同”机制形成强大合力

近年来,大足区以“专业服务下沉、矛盾前端化解、普法精准覆盖”为目标,不断整合政府、司法、律所、村居四方资源力量,创新建立政府主导、司法统筹、律所协同、村居联动的多跨协同治理体系,共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良性循环。

万古镇作为试点区域,率先引入重庆百君(大足)律师事务所专业团队开展驻点服务,完成全镇15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域覆盖。在万古镇政府日前召开的“法治赋能基层治理”专题推进会上,大足区司法局副局长王天系统阐释了村居法律顾问制度的政策内涵与实施要点,标志着该项机制在服务基层法治实践中的深度参与迈出关键一步。

同时,大足区司法局组建了“律师+司法行政干部+法律明白人”服务团队,通过“法律顾问定期驻点+网络平台在线响应”服务双通道,实现24小时法律咨询在线答疑,形成全天候法律服务长效机制,有效保障了群众的法律需求即时得到响应。

“需求导向”机制破解现实难题

聚焦土地流转、集体资产处置、留守老人权益保障等现实难题,大足区构建“需求收集-分析研判—精准供给”全链条响应机制。通过驻村日志、调查问卷等形式,累计梳理群众的涉法诉求300余件,建立土地承包、婚姻继承等六大类民生法律问题数据库。依托镇级法律顾问联席会搭建共治平台,对简易咨询即时答复,普通纠纷48小时响应,复杂案件组建专班攻坚。

万古镇莲花村通过该机制成功化解历时三年的宅基地界址纠纷,当事村民王大爷感慨:“法律顾问把政策讲透了,积怨也随之化解了。”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实施以来,全区涉法信访量同比下降,村民法治满意度大幅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真正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的转型升级。

“靶向施策”机制提升服务质效

通过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预警机制前置防范群体性矛盾,运用“法律宣讲+亲情疏导”双调解模式柔性化解赡养纠纷,依托专业团队为村办企业提供全流程合同审查护航集体经济健康发展……针对农村地区多发性法律问题,村居法律顾问以需求导向型服务模式为突破口,精准施策,构建起“预防—调解—服务”全链条工作机制。

“法律顾问不仅是纠纷调解员,更是法治播种机。我们以‘一村一策’为原则,精准匹配各村居实际需求,让法律服务看得见、用得上、信得过。”万古镇村居法律顾问、律师杨廷端介绍。

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实施以来,大足区致力于创新推进法律资源精准投放,通过构建“村级法律驿站+流动调解室”双轨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法治赶场日”“院坝普法会”等特色活动,并针对土地权属、邻里矛盾等民生关切问题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取得了积极成效。

近年来,村居法律顾问累计化解矛盾纠纷5000余件,涉农合同审查覆盖率提升至90%以上,形成了“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服务在身边”的治理新格局。

顾勇 通讯员 江丽珊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大足区创新法律顾问服务机制 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

为全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推进基层法治建设,近年来,大足区创新深化村居法律顾问服务机制,构建多跨协同、需求导向、靶向施策“三维一体”服务体系,将专业法律资源精准导入基层治理末梢,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

“多跨协同”机制形成强大合力

近年来,大足区以“专业服务下沉、矛盾前端化解、普法精准覆盖”为目标,不断整合政府、司法、律所、村居四方资源力量,创新建立政府主导、司法统筹、律所协同、村居联动的多跨协同治理体系,共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良性循环。

万古镇作为试点区域,率先引入重庆百君(大足)律师事务所专业团队开展驻点服务,完成全镇15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域覆盖。在万古镇政府日前召开的“法治赋能基层治理”专题推进会上,大足区司法局副局长王天系统阐释了村居法律顾问制度的政策内涵与实施要点,标志着该项机制在服务基层法治实践中的深度参与迈出关键一步。

同时,大足区司法局组建了“律师+司法行政干部+法律明白人”服务团队,通过“法律顾问定期驻点+网络平台在线响应”服务双通道,实现24小时法律咨询在线答疑,形成全天候法律服务长效机制,有效保障了群众的法律需求即时得到响应。

“需求导向”机制破解现实难题

聚焦土地流转、集体资产处置、留守老人权益保障等现实难题,大足区构建“需求收集-分析研判—精准供给”全链条响应机制。通过驻村日志、调查问卷等形式,累计梳理群众的涉法诉求300余件,建立土地承包、婚姻继承等六大类民生法律问题数据库。依托镇级法律顾问联席会搭建共治平台,对简易咨询即时答复,普通纠纷48小时响应,复杂案件组建专班攻坚。

万古镇莲花村通过该机制成功化解历时三年的宅基地界址纠纷,当事村民王大爷感慨:“法律顾问把政策讲透了,积怨也随之化解了。”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实施以来,全区涉法信访量同比下降,村民法治满意度大幅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真正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的转型升级。

“靶向施策”机制提升服务质效

通过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预警机制前置防范群体性矛盾,运用“法律宣讲+亲情疏导”双调解模式柔性化解赡养纠纷,依托专业团队为村办企业提供全流程合同审查护航集体经济健康发展……针对农村地区多发性法律问题,村居法律顾问以需求导向型服务模式为突破口,精准施策,构建起“预防—调解—服务”全链条工作机制。

“法律顾问不仅是纠纷调解员,更是法治播种机。我们以‘一村一策’为原则,精准匹配各村居实际需求,让法律服务看得见、用得上、信得过。”万古镇村居法律顾问、律师杨廷端介绍。

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实施以来,大足区致力于创新推进法律资源精准投放,通过构建“村级法律驿站+流动调解室”双轨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法治赶场日”“院坝普法会”等特色活动,并针对土地权属、邻里矛盾等民生关切问题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取得了积极成效。

近年来,村居法律顾问累计化解矛盾纠纷5000余件,涉农合同审查覆盖率提升至90%以上,形成了“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服务在身边”的治理新格局。

顾勇 通讯员 江丽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