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海寻踪觅真相 方寸屏幕见初心——记璧山区公安局科信民警陈禹汀

时间: 2025-05-23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叶桂君 阅读量:8785

让车辆轨迹开口讲述真相,用算法追踪撕开逃犯伪装;令室内毒株无处遁形,以数据构筑缉毒防线;为迷途少年点亮归途灯塔,借数字画像阻断犯罪萌芽……她是刑侦战线的“解码者”,牵头创立数智建模工作室,自主研发三十余套实战模型,既为案件侦破注入精准动能,又将人性温度熔铸于钢铁算法。她就是璧山区公安局科技信息化科副科长陈禹汀。

2011年,陈禹汀从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进入璧山区公安局,开启了公安职业生涯。在调任科技信息化科之前,她先后于指挥中心、派出所、网安部门及政治处等多个岗位历练,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网安部门工作的四年间,她深度参与了多起重大涉网案件的侦办工作,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和案件侦办水平。这段多元化的经历,不仅使她对公安基础工作有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更培养了她解决复杂问题的系统性思维。自身扎实的计算机专业能力,使她能够将前沿技术灵活运用于实战场景。这种独特的“专业+大数据”复合型优势,为她日后运用大数据赋能公安实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科技信息化科的技术骨干之一,陈禹汀的日常工作几乎都是与电脑屏幕相伴。模型建立过程繁杂艰巨,既需要完成海量数据梳理、反复验证试错,还要严格做好保密工作,加班加点已成为常态。

在建模过程中,从模型效果的验证优化,到实际场景的应用落地,各个环节不仅考验着技术人员的专业功底,更需要其拥有创新思维,以及对公安业务的深刻理解。除了日常画导图、写代码、搭模型,陈禹汀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如何优化大数据模型,使其真正赋能警务实战。“尽管工作量大、要求高,但每当看到自己搭建的模型在实战中发挥作用,那种成就感总能让我忘记疲惫。”她说。

在陈禹汀眼中,数据建模从来不是冰冷的代码与算法,而是传递温暖、守护正义的有力载体。一次,一名涉世未深的少年因轻信网友,毫无保留地透露了个人隐私,却遭到对方无休止的骚扰与敲诈勒索,其家人也接连收到威胁电话和短信。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这一异常情况后,陈禹汀第一时间联系了该少年,深入交流后,发现实际情况与数据分析结果高度吻合。更令人揪心的是,少年因遭受威胁恐吓不敢报警,家人的责备和不法分子的持续施压让他精神高度紧张,整日难以入眠,稍有动静就恐惧不已,已然处于崩溃边缘。

面对这一情况,陈禹汀一边耐心对少年进行心理疏导,为其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同时劝导其父母转变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理解与支持;一边依托大数据技术展开深入研判,锁定该案件系团伙作案,且其他地区也存在类似受害者。基于这一重要线索,璧山区公安局迅速成立专案组,组织精干力量对该团伙嫌疑人进行跨省抓捕。当陈禹汀把嫌疑人落网的消息告知少年时,少年如释重负、痛哭流涕。

“那一刻,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使命担当,也真切体会到了数据技术带来的巨大价值。”陈禹汀表示。

数据赋能公安工作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超越个案局限,以全局视野洞察群体特征与事件规律。这项幕后工作虽不显山露水,却为千家万户撑起了一片安宁的天空。近年来,陈禹汀牵头组建了“禹汀数模工作室”,先后成功搭建“犯罪信息对比”“警情智能研判”等30余个大数据模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案件侦查、未成年人守护、基层减负等多个领域。在案件侦查工作中,她移交的线索完美、要素齐全,先后协助破获多起涉网案件,协助破获犯罪窝点1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00余人。

“她搭建的数据模型为我们发现群众日常纠纷中隐藏的风险提供了可靠依据,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民警的工作量,而且非常有针对性。”该局治安支队综合大队教导员封莉说。据统计,2024年,模型共推送璧山区风险隐患数据880余条,其中突出风险信息182条,帮助社区民警提前掌握辖区矛盾纠纷情况,针对性开展工作,该区因矛盾纠纷引发的110警情同比下降48.3%。

陈禹汀凭借专业优势,充分发挥数智创新工作模式在现代警务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真正让大数据模型的优势覆盖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相关模型先后获部局奖励2次、市公安局奖励3次。她个人也凭借突出的成绩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得个人嘉奖6次,并荣获璧山区“青年岗位能手”“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两次受邀参加公安部相关领域现场交流研讨会。

展望未来,陈禹汀目光坚定:“我将继续深耕大数据建模领域,依托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搭建更为高效的大数据模型,为基层警务实战给予更为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我也期望在网络安全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为更多群体提供帮助,为守护璧山平安贡献更大力量。”

通讯员 朱大亮 记者 舒楚寒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数海寻踪觅真相 方寸屏幕见初心——记璧山区公安局科信民警陈禹汀

让车辆轨迹开口讲述真相,用算法追踪撕开逃犯伪装;令室内毒株无处遁形,以数据构筑缉毒防线;为迷途少年点亮归途灯塔,借数字画像阻断犯罪萌芽……她是刑侦战线的“解码者”,牵头创立数智建模工作室,自主研发三十余套实战模型,既为案件侦破注入精准动能,又将人性温度熔铸于钢铁算法。她就是璧山区公安局科技信息化科副科长陈禹汀。

2011年,陈禹汀从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进入璧山区公安局,开启了公安职业生涯。在调任科技信息化科之前,她先后于指挥中心、派出所、网安部门及政治处等多个岗位历练,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网安部门工作的四年间,她深度参与了多起重大涉网案件的侦办工作,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和案件侦办水平。这段多元化的经历,不仅使她对公安基础工作有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更培养了她解决复杂问题的系统性思维。自身扎实的计算机专业能力,使她能够将前沿技术灵活运用于实战场景。这种独特的“专业+大数据”复合型优势,为她日后运用大数据赋能公安实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科技信息化科的技术骨干之一,陈禹汀的日常工作几乎都是与电脑屏幕相伴。模型建立过程繁杂艰巨,既需要完成海量数据梳理、反复验证试错,还要严格做好保密工作,加班加点已成为常态。

在建模过程中,从模型效果的验证优化,到实际场景的应用落地,各个环节不仅考验着技术人员的专业功底,更需要其拥有创新思维,以及对公安业务的深刻理解。除了日常画导图、写代码、搭模型,陈禹汀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如何优化大数据模型,使其真正赋能警务实战。“尽管工作量大、要求高,但每当看到自己搭建的模型在实战中发挥作用,那种成就感总能让我忘记疲惫。”她说。

在陈禹汀眼中,数据建模从来不是冰冷的代码与算法,而是传递温暖、守护正义的有力载体。一次,一名涉世未深的少年因轻信网友,毫无保留地透露了个人隐私,却遭到对方无休止的骚扰与敲诈勒索,其家人也接连收到威胁电话和短信。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这一异常情况后,陈禹汀第一时间联系了该少年,深入交流后,发现实际情况与数据分析结果高度吻合。更令人揪心的是,少年因遭受威胁恐吓不敢报警,家人的责备和不法分子的持续施压让他精神高度紧张,整日难以入眠,稍有动静就恐惧不已,已然处于崩溃边缘。

面对这一情况,陈禹汀一边耐心对少年进行心理疏导,为其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同时劝导其父母转变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理解与支持;一边依托大数据技术展开深入研判,锁定该案件系团伙作案,且其他地区也存在类似受害者。基于这一重要线索,璧山区公安局迅速成立专案组,组织精干力量对该团伙嫌疑人进行跨省抓捕。当陈禹汀把嫌疑人落网的消息告知少年时,少年如释重负、痛哭流涕。

“那一刻,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使命担当,也真切体会到了数据技术带来的巨大价值。”陈禹汀表示。

数据赋能公安工作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超越个案局限,以全局视野洞察群体特征与事件规律。这项幕后工作虽不显山露水,却为千家万户撑起了一片安宁的天空。近年来,陈禹汀牵头组建了“禹汀数模工作室”,先后成功搭建“犯罪信息对比”“警情智能研判”等30余个大数据模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案件侦查、未成年人守护、基层减负等多个领域。在案件侦查工作中,她移交的线索完美、要素齐全,先后协助破获多起涉网案件,协助破获犯罪窝点1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00余人。

“她搭建的数据模型为我们发现群众日常纠纷中隐藏的风险提供了可靠依据,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民警的工作量,而且非常有针对性。”该局治安支队综合大队教导员封莉说。据统计,2024年,模型共推送璧山区风险隐患数据880余条,其中突出风险信息182条,帮助社区民警提前掌握辖区矛盾纠纷情况,针对性开展工作,该区因矛盾纠纷引发的110警情同比下降48.3%。

陈禹汀凭借专业优势,充分发挥数智创新工作模式在现代警务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真正让大数据模型的优势覆盖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相关模型先后获部局奖励2次、市公安局奖励3次。她个人也凭借突出的成绩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得个人嘉奖6次,并荣获璧山区“青年岗位能手”“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两次受邀参加公安部相关领域现场交流研讨会。

展望未来,陈禹汀目光坚定:“我将继续深耕大数据建模领域,依托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搭建更为高效的大数据模型,为基层警务实战给予更为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我也期望在网络安全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为更多群体提供帮助,为守护璧山平安贡献更大力量。”

通讯员 朱大亮 记者 舒楚寒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