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检察公安共筑知产保护防线

时间: 2025-05-2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585

今年3月28日,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横跨川渝两地的假冒注册商标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姜某某、张某某有期徒刑三年至一年六个月不等,各处罚金15万元至3万元不等,姜某某赔偿被侵权企业20万元。这起历时两年的打假行动,不仅揭开了以姜某某为首的制假团伙“真假混卖”的犯罪迷局,更通过川渝两地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深度协作,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典型样本。

举报电话撕开假油漆产销网

“警察同志,这桶多乐士漆刷墙遮盖力有问题!”2023年2月,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安分局接到一起消费者举报,由此撕开了一张精心编织的假漆销售网。

公安机关循线追踪,发现某破旧出租厂房内暗藏玄机——表面自产自销自主品牌的油漆厂,售卖的却是各大知名品牌油漆。老板姜某某从未进过品牌油漆,却频繁有人上门提货,这一异常现象引起了侦查人员的警觉。

经侦查,发现这个仅有姜某某和工人张某某的小厂房,通过发展亲友形成三级分销网络,将成本40元的劣质油漆换上多乐士等品牌包装,以正品七折价格甚至更低的价格销往川渝两地的周边市场。

同年9月19日,川渝两地公安机关同时行动,将犯罪嫌疑人姜某某、张某某等人一举抓获归案。姜某某到案后,拒不承认其违法事实,“我从未生产过假油漆,也不清楚相关情况,我还告诫工人不能干这些违法的事”。

鉴于案件时间跨度较长,部分物证灭失;且涉案人员较多,并分散在川渝两地,部分涉案人员还为亲友关系,相互包庇,取证难度加大,案件侦办因此遭遇瓶颈。

为推动案件进展,2024年9月,川渝两地涉案公安机关召开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警务合作906专案联席会,并邀请两地检察机关参会,就本案取证方向等问题展开研判。受公安机关邀请,沙坪坝区检察院组建专案组,依法提前介入该案。

数据碰撞揭破“真假混卖”谎言

“我有自己的品牌,正经卖货。”讯问中,姜某某一口咬定清白。

更棘手的是,专案组详细审查了全案证据后发现,该案存在一个核心难题——售假金额无法认定。

对此,专案组提出20余条侦查意见,积极引导公安机关通过查找姜某某3个微信号内的聊天记录、交易记录、收付款流水等,并将其与正品、假冒品的单价分别进行对比,继续追踪售假下家,固定下家证据。

2024年10月,在审查全案证据后,检察机关依法从严从快对姜某某批准逮捕。这也让姜某某一直坚信的不认罪就不会被定罪的心理防线产生了动摇。

2025年1月15日,公安机关将姜某某、张某某二人移送审查起诉,但新难题接踵而至。

“我是真假混卖,这里面大多是卖正品的钱。”在证据面前,姜某某表示认罪,但却提出新的辩解,不承认其售假金额。

“我们再次梳理了姜某某与下家的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结合言辞证据交叉验证;并协调审计部门重点审计交易价格明显低于正常价格的交易记录,从而反证出姜某某的售假金额为26.9万余元。”承办检察官表示。

与此同时,专案组在被侵权企业的售假数据库里,发现了姜某某在其他地区售卖假油漆的记录。

承办检察官把从企业处获取的相关信息,交由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环境支队,食品药品环境支队将该部分信息与公安机关掌握的信息进行数据碰撞,并分析由此产生的重合数据、交叉数据,同时,结合姜某某持有的3个售假微信号往来信息、银行流水不断拓展数据要素,变更关联数据,以缩小锁定范围,最终确认了姜某某的多笔售假事实。

自此,专案组认为已经有完整的证据链条来认定姜某某犯罪金额。在客观证据面前,姜某某认罪服法,交代全部犯罪事实。

原来,从2020年7月至2024年9月,姜某某等人,通过网络购买假冒品牌油漆包装桶,在租赁厂房内,伙同张某某将自己生产的油漆灌装进假冒知名品牌油漆桶内,冒充知名品牌油漆,并陆续将妻弟、侄女、朋友等发展成为其售假下线对外销售。

今年1月15日,沙坪坝区检察院以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提起公诉。3月28日,沙坪坝区法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主犯姜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罚金15万元,并赔偿被侵权企业20万元;从犯张某某获刑一年六个月、罚金3万元。另有19人另案处理,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记者 叶会娟 通讯员 刘禾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川渝检察公安共筑知产保护防线

今年3月28日,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横跨川渝两地的假冒注册商标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姜某某、张某某有期徒刑三年至一年六个月不等,各处罚金15万元至3万元不等,姜某某赔偿被侵权企业20万元。这起历时两年的打假行动,不仅揭开了以姜某某为首的制假团伙“真假混卖”的犯罪迷局,更通过川渝两地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深度协作,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典型样本。

举报电话撕开假油漆产销网

“警察同志,这桶多乐士漆刷墙遮盖力有问题!”2023年2月,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安分局接到一起消费者举报,由此撕开了一张精心编织的假漆销售网。

公安机关循线追踪,发现某破旧出租厂房内暗藏玄机——表面自产自销自主品牌的油漆厂,售卖的却是各大知名品牌油漆。老板姜某某从未进过品牌油漆,却频繁有人上门提货,这一异常现象引起了侦查人员的警觉。

经侦查,发现这个仅有姜某某和工人张某某的小厂房,通过发展亲友形成三级分销网络,将成本40元的劣质油漆换上多乐士等品牌包装,以正品七折价格甚至更低的价格销往川渝两地的周边市场。

同年9月19日,川渝两地公安机关同时行动,将犯罪嫌疑人姜某某、张某某等人一举抓获归案。姜某某到案后,拒不承认其违法事实,“我从未生产过假油漆,也不清楚相关情况,我还告诫工人不能干这些违法的事”。

鉴于案件时间跨度较长,部分物证灭失;且涉案人员较多,并分散在川渝两地,部分涉案人员还为亲友关系,相互包庇,取证难度加大,案件侦办因此遭遇瓶颈。

为推动案件进展,2024年9月,川渝两地涉案公安机关召开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警务合作906专案联席会,并邀请两地检察机关参会,就本案取证方向等问题展开研判。受公安机关邀请,沙坪坝区检察院组建专案组,依法提前介入该案。

数据碰撞揭破“真假混卖”谎言

“我有自己的品牌,正经卖货。”讯问中,姜某某一口咬定清白。

更棘手的是,专案组详细审查了全案证据后发现,该案存在一个核心难题——售假金额无法认定。

对此,专案组提出20余条侦查意见,积极引导公安机关通过查找姜某某3个微信号内的聊天记录、交易记录、收付款流水等,并将其与正品、假冒品的单价分别进行对比,继续追踪售假下家,固定下家证据。

2024年10月,在审查全案证据后,检察机关依法从严从快对姜某某批准逮捕。这也让姜某某一直坚信的不认罪就不会被定罪的心理防线产生了动摇。

2025年1月15日,公安机关将姜某某、张某某二人移送审查起诉,但新难题接踵而至。

“我是真假混卖,这里面大多是卖正品的钱。”在证据面前,姜某某表示认罪,但却提出新的辩解,不承认其售假金额。

“我们再次梳理了姜某某与下家的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结合言辞证据交叉验证;并协调审计部门重点审计交易价格明显低于正常价格的交易记录,从而反证出姜某某的售假金额为26.9万余元。”承办检察官表示。

与此同时,专案组在被侵权企业的售假数据库里,发现了姜某某在其他地区售卖假油漆的记录。

承办检察官把从企业处获取的相关信息,交由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环境支队,食品药品环境支队将该部分信息与公安机关掌握的信息进行数据碰撞,并分析由此产生的重合数据、交叉数据,同时,结合姜某某持有的3个售假微信号往来信息、银行流水不断拓展数据要素,变更关联数据,以缩小锁定范围,最终确认了姜某某的多笔售假事实。

自此,专案组认为已经有完整的证据链条来认定姜某某犯罪金额。在客观证据面前,姜某某认罪服法,交代全部犯罪事实。

原来,从2020年7月至2024年9月,姜某某等人,通过网络购买假冒品牌油漆包装桶,在租赁厂房内,伙同张某某将自己生产的油漆灌装进假冒知名品牌油漆桶内,冒充知名品牌油漆,并陆续将妻弟、侄女、朋友等发展成为其售假下线对外销售。

今年1月15日,沙坪坝区检察院以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提起公诉。3月28日,沙坪坝区法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主犯姜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罚金15万元,并赔偿被侵权企业20万元;从犯张某某获刑一年六个月、罚金3万元。另有19人另案处理,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记者 叶会娟 通讯员 刘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