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刘乔月 记者 张柳妞)“盼了多年的路终于修好了,以后我们村里的竹笋运下山售卖就更方便了。”连日来,万盛经开区的黑山上竹笋飘香,笋农们穿梭在竹林中忙着采挖竹笋、剥皮装车,好一片繁忙的景象,黑山镇北门村村委会主任开心地向前来开展回访的长江生态检察官邵光庆诉说着现在的变化。 黑山方竹笋是万盛经开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卖笋为当地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但随着近年来方竹笋市场供不应求,2022年至2023年,北门村石笋社村民徐某等4人未获批准,私自将社里保护林地内1.5米左右的生产便道扩宽至2.2米。 2023年7月,当地镇政府发现情况后立即报送给万盛经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该局立即对徐某4人进行立案调查。经鉴定,徐某4人的行为非法占用并毁坏公益林地10亩,随即该案被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今年4月9日,案件移送至綦江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同时,规资局对该4人造成的生态损害赔偿进行鉴定,金额共计13万元。 7月9日,綦江区检察院会同万盛经开区规资局、万盛经开区生态环境局,与徐某4人就生态损害赔偿进行磋商,达成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约定徐某4人以货币和劳务相结合的形式承担生态损害赔偿责任,参与被占农用地的修复、养护、移栽以及巡山、护林等工作。7月29日,徐某4人向相关部门缴纳生态损害赔偿金10万元,全部用于后期生产便道两侧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 綦江区检察院审查后认为,徐某4人犯罪情节轻微,真诚认罪悔罪,符合相对不起诉条件,拟对4人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经现场评议,支持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 案件办结了,检察工作却未止步。经多番论证和实地勘察,最终决定在不占用林地的基础上,由区规资局和镇政府共同成立专项资金对该条生产便道进行升级改造,消除安全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