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朱颂扬)今(25)日,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来临之际,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召开司法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新闻发布会,发布川渝法院2024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据《白皮书》显示,2024年,重庆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6033件,审结15618件。 2024年,重庆法院质效指标持续向好,保护效能稳步提升,全年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6033件,审结15618件。其中,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5122件,刑事一审案件100件,行政一审案件19件,涉外、涉港澳台案件61件;涉及重点领域案件有所增长,妥善审结涉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等重点领域的技术类案件680件;侵权惩罚力度明显增强,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案件15件,判赔金额2453.78万元,同比分别上升200%和424.31%,确保创新主体得到足额充分赔偿,侵权主体付出沉重代价。同时,行政刑事司法保护增强,知识产权行政刑事案件呈上升态势,进一步强化行政刑事司法保护力度,构建全方位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 据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海龙介绍,去年,重庆法院深入开展“审判能力提升、审判质效提高、审判管理科学、审判精品产出”四项工程,守正创新开展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切实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其中,在提升审判质效、发挥司法保护职能方面,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导、引领和示范作用。1案入选2023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1篇判决书入选第六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 加强科技创新保护方面,在视频平台企业间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中,首创侵权获利计算公式进行精确赔偿,积极助推品牌强国建设,依法保护华为、小米、红牛等知名品牌,严厉打击侵权假冒。 此外,重庆法院积极履行川渝法院合作协议,加强川渝高竹新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建设,推动川渝地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一体化发展;保障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在全国率先将涉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纳入调解范围,并建立定期联合培训涉外解纷人才机制;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牵头建立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13+2”司法协作机制,举办首届司法协作论坛,开展涉外人才一体化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法院还依托“重庆国际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平台构建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并以“如我在诉”的意识,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小额诉讼审判模式。151件著作权侵权小额诉讼案件,从立案到赔付仅用时3天,实现了要素式文书当庭送达、立等即取。 据悉,重庆法院积极健全技术事实查明机制,聘请43名技术调查官参与技术事实查明,所涉案件数量同比增加138%,并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并建立诉仲衔接工作机制,健全以“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代表委员联络站”为支撑的多元解纷体系,委托调解知识产权纠纷2052件,成功化解987件。 据悉,下一步,重庆法院将严格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又对又快又好地办理每一件案件,用创新的方法保护创新,努力成为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