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工作平台建到社区、各条线专业力量下沉一线、多元化资源手段融入基层……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聚焦“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核心要义,在全市建立2680个“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工作室,以“矛盾直排、安全直护、服务直达”,努力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沈阳奠定坚实基础。 ▲采访团在沈阳市和平区幸福里社区采访 一站式工作平台建到社区 变“多头受理”为“集中接办” “您好!这里是和平区应急局指挥中心,请讲。” “您好!这里是长白街道幸福里社区,在长白三街二号楼门前发现一处马路塌陷,长两米、宽一米、深一米,请区应急局指挥中心调度。” “请社区人员对现场进行警示隔离,提示过往行人、车辆避让,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区应急局指挥中心将协调城管、交警部门同志到场。” “幸福里社区收到,已安排人员到达现场。” 在沈阳市和平区长白街道幸福里社区“三零”工作室,安全生产协管员邹凯峰向记者演示完后,该社区党委书记刘洋表示,“零事故”工作室起到了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及时有效调度相关部门开展现场突发事件处置的作用。 “‘三零’工作室统一整合评理说事点、人民调解室、警务室,打破业务壁垒、统合重复职能,实现人员、空间和机制全面融通,变‘多头受理’为一站式服务的‘集中接办’。”沈阳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道,该市按照“因地制宜、满足需求”原则,将工作室嵌入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全市统一“标配”,让群众随时“找得到门、见得到人、办得成事”。 ▲采访团在沈阳市和平区幸福里社区采访 多元化资源手段融入基层 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 据介绍,对于“零案件”工作室在化解矛盾纠纷、处置案件事故过程中发现的民生问题和实际困难,沈阳市坚持“案结事不了”,做好“工作室+”后半篇文章。 “对于发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结合全市‘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工程建设,开展‘我是雷锋’和‘党派我来的’温暖行动,重点对5.6万名低保家庭、特困供养人员、孤儿等特殊群体,以及‘一老一幼’、孕产妇、基础病患者,提供医疗健康、代买代购、关心关爱、心理疏导等服务。”沈阳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公安、法院、司法及社区工作者依托“三零”工作室现场联合化解邻里纠纷 各条线专业力量下沉一线 变“问题上行”为“服务下行” 采访中,沈阳市苏家屯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深入推进“零纠纷”工作室建设,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他们在社区建设了便民“法治超市”,聘请法官、民警、律师、专职调解员担任“超市服务员”,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和纠纷调处服务,“特别是在沈河区试点建设‘心街坊’开展心理服务,助力源头化访、源头解纷、源头息诉,给我们很大启发。” 据悉,该市依托工作室共组建了1204支志愿者巡逻队,设置社区(村)守望岗2308个,专群结合坚持开展“每日巡、定期访、实地查、即时报、马上办”,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解决公共区域消防安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等问题,将不稳定因素吸附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特派记者 王伟 王庚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