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重庆市进口冷链食品监督管理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市近期进口冷链食品日常监管和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及近期全市进口冷链食品十大典型查办案件。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全环节、全过程疫情防控,突出“早部署、早监测、早处置”,强化“严格规范、严密排查、严厉打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据了解,该局将进口水果在批发环节纳入全检范围,强化入场安全查验,开发“渝溯源”预警功能,对每日入渝进口冷链食品实施“标红监管”,做到及时追踪管控;落实预防性全面消毒措施,做到打开一层包装消毒一次,确保件件消毒到位;强化首仓、首站监管,严格执行高风险岗位人员“N+7+7”闭环管理,并落实网格化监管挂牌公示和每日检查制度。 同时,持续优化进口冷链食品快反机制,明确市、区两级快反小组落实专人专班24小时值班备勤,确保对食品涉疫事件第一时间启动预案、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开展处置工作,并严格查处市场销售未经检验检疫、无合法来源、未落实“三专”“三证一码”等进口冷链食品违法违规行为。 今年以来,全市共排查流入进口冷链食品10319批、总重量87665吨,均已落实了预防性全面消毒和常态化核酸检测。1至5月,累计对进口冷链食品各环节环境开展核酸检测94337次;对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和从业人员开展核酸检测140738次;对进口冷链食品和外包装开展核酸检测489889次。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监督检查进口冷链食品相关经营主体34449户次,查处进口冷链食品相关违法违规案件29件,其中移交公安侦办案件5起。 十大典型案例: 一、渝中区壹玉割烹餐饮服务食府使用无“三证一码”进口冷链食品 2022年1月17日,渝中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对壹玉割烹餐饮服务食府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当事人使用了俄罗斯进口去骨内裙肉等冷链食品,但在使用上述进口冷链食品过程中,未按疫情防控要求进行消毒,不能提供供应商相关资质证明,未按规定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未落实“三证一码”相关要求。渝中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并处罚款3000元。 二、大渡口区铭汐佳航食品有限公司经营未经检验检疫进口冷链食品 2022年4月21日,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对重庆牟豪仓储服务有限公司13号冻库进行监督检查时,查获一批未经检验检疫的进口冷链食品。其中,包括盐渍毛肚245件、冷冻牛大肚582件、牛蹄筋173件、精品牛副120件、冷冻金钱肚108件。当事人不能提供上述冷链食品的购货票据、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等资料。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对盐渍毛肚产品货主重庆铭汐佳航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立案调查处理,对其余无法查明货主的进口冷链食品依法进行了处置。 三、沙坪坝区凡品(重庆)食品供应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违法经营进口冷链食品 2022年4月20日,沙坪坝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对凡品(重庆)食品供应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监督检查中发现,该公司经营的冷链带皮猪腿肉438袋,标识的生产日期与实际日期不一致,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同时还发现该公司自2022年2月起,购进的4000余件进口冷链食品入渝后未进行核酸检测和消毒,未录入“渝溯源”平台,“三证一码”资料不全。沙坪坝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上述产品给予查扣,并对该公司进行立案查处。 四、北碚区江某、秦某、周某经营无“三证一码”进口冷链食品 2022年1月4日,接群众举报,北碚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童家溪镇佘家河某冻库发现一批新西兰进口冷链带骨绵羊腿、散装羊油等食品。当事人江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