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0)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与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共同召开“川渝通办”改革成效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年11月底,两批共210项“川渝通办”事项累计办件量超过589万件。目前梳理形成的第三批83项建议清单已公布在“天府通办”“渝快办”一体化平台的“川渝通办”专区,公开征求意见。 日均办件量1.8万件 210项“川渝通办”事项已全部实现 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邓远峰介绍,第一批95项“川渝通办”事项已于去年12月31日发布,今年3月,川渝两省市推出第二批115项“川渝通办”事项已于今年10月如期实现。今年以来,日均办件量1.8万件,较去年的日均1.5万件增加了20%,两批共210项“川渝通办”事项累计办件量超过589万件。为两地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务实的政务服务。 邓远峰介绍,“川渝通办”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开展交通通信、户口迁移、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六大行动。 成渝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实现“一卡通”。四川省、成都市、重庆市图书馆,可使用社保卡一卡通行,便利两地市民借阅图书11.4万人次。联合打造1438个社保卡通办服务网点,便利1.5万余名群众就近办理相关业务。 住房公积金实现“互认互贷”。累计办理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1万余人次、金额1.73亿元;发放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3683笔,金额13.49亿元。试点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政策,8.5万余名灵活就业人员在川渝两地享受住房公积金,缴存资金超过2.1亿元。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无缝衔接”。为流动就业人员“一站式”办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有力保障2.8万名参保职工权益,涉及企业1.4万家。 异地就医“即时办”。开通跨省住院(门诊)直接结算医疗机构1.5万家、定点药房2.8万家。川渝两地跨省普通门诊直接结算政策惠及近80万人次。 跨省市户口迁移实现“一站式”办理。群众迁移户口无需再回原户籍所在地,就近可办、立等可取,累计办理川渝跨省市户口迁移7.7万余人次。据统计,四川迁入重庆居前3位的是广安市、达州市、南充市;重庆迁入四川居前3位的是合川区、万州区、渝北区。 第三批“川渝通办”事项清单等你来“点菜” 发布会上,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胥云介绍,今年10月底,川渝两地结合国家“跨省通办”任务清单,共同谋划并梳理形成了第三批“川渝通办”事项建议清单。11月初,两地分别向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征求意见。 截至目前,共计83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拟纳入第三批事项清单,主要涵盖税务、交通、发展改革、财政、公安、司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文化旅游、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16个行业领域,与企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紧密相关。 胥云表示,根据工作计划,第三批事项清单将采取“政府端菜+群众点菜”的方式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目前,梳理形成的第三批83项建议清单,已挂在了“天府通办”“渝快办”两个一体化平台的“川渝通办”专区,公开征求意见,将根据意见建议,及时对清单进行修改完善,争取在年底前发布实施。 第三批“川渝通办”事项将更快捷 据介绍,第三批“川渝通办”事项更加具有区域特色。其中车辆购置税申报、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律师执业许可等72个事项(占比87%)为川渝两地特色事项,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许可等11个事项是根据国家任务或行业任务清单梳理。 第三批“川渝通办”更加注重企业需求。超过70个事项涉及企业法人办事需求,包括“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跨省市保安服务公司设立分公司备案”“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分支机构设立审批”“代开增值税普通发票”等,从企业投资审批、分支机构开设经营,到税务事项办理、特种作业操作资格审核、安保服务公司异地备案等,从各个环节为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通办服务,逐步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跨区域通办服务。 此外,川渝两地梳理了一批可共享互认的高频电子证照,涉及公安、民政、人社、住建、交通等领域共计23项证照。其中,居民身份证、机动车驾驶证、律师职业证等7项拟通过亮证实现互认,结婚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图书馆借书证等16项拟通过共享实现互认。推动电子证照实现两地数据共享,进一步减少群众和企业办事所需纸质材料提交,缩短办事流程,提高通办效率,让“川渝通办”从“能办”向“易办”“好办”转变。 记者 叶惠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