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sqgt.com Tue, 10 Mar 2020 10:23:30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7.1 监狱警察版《月亮不睡你不睡》 //www.xsqgt.com/archives/94895.html Tue, 10 Mar 2020 11:05:05 +0000


近日,渝西监狱集中隔离民警

运用空余时间,自编、自导、自剪了一段

监狱警察版的《月亮不睡你不睡》

为奋战一线的抗“疫”民警打Call

疫情在前

警察不退

监狱民警们相信

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
一位外派医生的战“疫”之路 //www.xsqgt.com/archives/94843.html Sun, 08 Mar 2020 07:25:43 +0000

3月5日上午,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孟德华来到大渡口区人民医院支援湖北一线医务人员杨世海家中,与其家属龚红梅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了杨医生及其家人的生活状况及存在的困难,并送上了鲜花和慰问金。随着交谈的深入,杨医生的感人事迹逐渐呈现了出来……

主动请战的杨医生

现年37岁的杨世海是大渡口区人民医院内一科的主治医师,擅长心内科和糖尿病的治疗,他出生在云阳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就立志成为一名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医生。大学毕业后杨世海留在主城区工作,他时刻牢记自己的志向,更心系偏远地区缺乏医疗卫生条件的群众。2019年12月,杨世海报名参加了大渡口区对口支援忠县的医疗帮扶计划,离开了年迈的母亲、温柔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独身一人到忠县第三人民医院工作。库区条件有限,但他不怕困难、积极作为,认真对待每一位前来求医问诊的病人,努力为忠县人民送去优质的医疗服务。他总说:“这里条件虽然苦点,但每次看到病人康复,我都很开心。”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扩散,身在忠县的杨世海密切关注疫情的变化发展,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他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第一时间申请到发热门诊值班。当他得知大渡口区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时候,作为外派忠县的医生,本可以不参加援助工作,但他毅然决然地向大渡口区人民医院院领导表达了参战决心,再次主动申请到湖北防疫一线。

善意“撒谎”的杨医生

2月25日,杨世海医生作为重庆第十七批援鄂医疗队的成员,随队支援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的新冠肺炎防治工作。然而对于这次出征,他却撒了个“谎”,这是怎么回事呢?

杨医生的母亲年过花甲,并身患糖尿病,当全国人民都在关注新冠肺炎疫情时,他的母亲更是担心身处一线的儿子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每天都要叮嘱儿子注意防护。杨医生请战后,为避免老母亲过度担忧,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不把自己去湖北抗击疫情的消息告诉母亲。

到大悟县投身疫情防治工作后,杨世海每次在休息时间和母亲通话,他都努力镇定自若,像往常一样有说有笑,并叮嘱母亲少出门、戴口罩。老人家有时唠叨,喜欢问这问那,他也顾左右而言他,把“撒谎”的戏演得很好。杨世海说:“身在一线,我也害怕被感染,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不能退缩,至于亏欠家人的,只有等疫情结束再好好弥补。”

鼎力支持的杨夫人

杨世海与其爱人龚红梅是初中同学,两人相识相爱、相知相守,始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龚红梅在大渡口区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平常工作繁忙,杨医生请战去湖北一线后,随着重庆疫情的逐渐好转,龚红梅的公司已经符合复工条件了,但她却推迟了公司复工。谈及原因,这个柔弱的女子深情地说:“世海在前线为防控疫情做着自己的努力,我必须留在家里替他照顾好女儿、守好这个家,让世海在前线能够安心打仗。”

每次夫妻视频聊天,龚红梅总是笑着说家里一切安好,让丈夫安心工作,不要担心。但是挂断电话后,龚红梅一个人默默承受着压力,把对丈夫的牵挂、对母亲的“隐瞒”都深埋在心里。当问及龚红梅家里有无困难需要帮忙协调解决时,她却目光坚定地说“没有困难,家里的一切事情我都会照顾妥当,只希望疫情早点结束,世海能够平安归来。”说到这里,龚红梅的眼里闪着泪光……

 

认真倾听后,孟德华动情地说,杨世海医生秉持大爱无疆、救死扶伤的精神,全力以赴投入到湖北疫情防控第一线,他冲锋在前、勇于奉献,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以杨世海医生为代表的医护人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逆流而上、奋勇无畏,他们既是坚韧勇敢的逆行者,更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全力以赴、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和服务发展各项工作,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维护全区社会大局稳定,为不断开创新时代政法平安工作新局面作出新贡献。

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杨华强陪同慰问。

]]>
奋战“疫”线 渝中在行动丨危难时刻见担当 “六心”服务抗疫情 //www.xsqgt.com/archives/94806.html Fri, 06 Mar 2020 02:43:24 +0000

▲ 渝中区疫情防控第二突击队第八小组长、统计局投资统计科科长徐莉丽

疫情突如其来,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作为机关党员干部,在渝中区疫情防控第二突击队第八组徐莉丽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全体同志听从组织召唤,从不同单位赶来,勇扑抗疫一线,体现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敢于担当,以“六心”服务做好疫情防控。

听从召唤下决心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武汉疫情突然到来牵动着每个人心,渝中区统计局接到突击总队指令,要求派一些优秀年轻党员支援社区、支援一线。2月6号,局里在征求意见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徐莉丽决心迎难而上,主动申请到抗疫一线工作。同时,来自区法院、团区委的两名年轻同志也一起编入了第二突击队第八小组,共同参加防疫工作。

学习方法增信心

2月11日在与第一、二突击队长交流疫情防控经验后,徐莉丽带领第八小组开始了抗击疫情的工作。2月15日,渝中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何积光率突击二队队长何福等一行到金汤街疫情防控服务点进行现场督查指导,慰问突击队员及社区工作人员,鼓励大家振作精神、讲求方法、务实成效。并提出要求:突击队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重点区域的值守,确保区域安全;要与街道,社区做好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自我防护。同时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张强经常在微信群温馨提示,“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每天给大家点赞,给大家鼓劲。见缝插针,小组成员还通过手机学习强国App平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时刻给头脑充电,吃透最新精神,掌握最新要求。

严谨工作见细心

在七星岗街道金汤街、捍卫路两个社区进行全面突击,做到排查“零”遗漏。徐莉丽率第八小组的同志一起深入老旧居民楼,对前期未能取得联系的住户以及外地返渝人员,一户一户敲门,进行登记、测体温、宣传、张贴防疫注意事项、告知隔离政策以及进行防疫提醒等,做到入户排查全覆盖。在金汤街和捍卫路人流复杂车辆较多的疫情防控监测服务点,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对进出的人员车辆严格管控,做好登记等,并做好车辆出入引导。在某隔离点,突击队员们充分了解隔离点人员情况,从注重防疫细节,强化卫生防控、优化隔离管理、细化责任分工几方面着手,查看了隔离点洗涤人员防护措施,是否佩戴护目镜、穿防疫服、鞋套,以及隔离点用品洗涤流程,最大限度的提升清洗杀毒效果。在管控区域拉警戒线,严格人员进出,规范购物,取件等秩序,做好相关登记。配合现场医护人员对外地返渝人员进行入住健康检查,并为其办理入住登记。为避免人群聚集,快递员送来的快递集中堆放在指定区域,队员们对快递堆放点周边环境定时消毒,进行一一分发或派送。第八小组突击队员们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最大程度降低了小区住户输入性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可能。

释疑解惑要耐心

在疫情防控监测服务点和隔离点期间,突击队员对不按规定进出人员进行耐心劝解,劝返没卡、不按规定出行人员。对每位进出的人员进行温馨提醒,对已解除隔离的人员按流程劝说离开,消除他们的顾虑。2月20日,隔离点处一位隔离人员房间因下水道损坏,影响整层楼正常用水,需要维修,他以是否安全为由,拒绝更换房间,隔离点工作人员沟通多次、且同楼层其他房间隔离人员均同意更换的情况下,仍不愿意进行更换,并且情绪激动。隔离点和医护人员提供保障工作,使其排除顾虑,突击队员们与民警、保安一起反复劝说,最终该隔离人员同意更换新的房间,为隔离点客房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在街道、社区、隔离点工作人员与突击队的不懈努力下,队员们的工作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居民们、入住者的理解,愿意主动配合工作。

以情动人见暖心

捍卫路和金汤街社区防控疫情监测服务点志愿者不辞辛苦,在寒冷风雨中与疫情作斗争,他们全天二十四小时轮守。2月15日下午,突击队员和金汤街社区工作人员一道给每个监测点的志愿者送去温暖,派发装好的热水袋和足电的暖手袋。对隔离点的隔离者进行电话疏导和稳定情绪,坚持每日测体温和身体状况记录,做到了未遗漏一个、未疏忽一个环节。突击队员排扰解难,上门为居民送上日用所需以及积极转递客人的快递包裹。对远道而来的隔离者,徐莉丽主动上前嘘寒问暖,递上自己随身口袋里的饼干,并提醒一定不要出门,有什么需求,我们会随喊随到。突击队员放弃假期休息和家人团聚时间,舍小家为大家,讲奉献有作为,勇敢地奔赴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不惧病毒,不畏严寒,风雨中工作,全力协助做好车辆出入登记、人员体温测量、周边环境消毒、防疫知识宣传等工作,为社区居民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疫墙。突击队员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风貌。

夜以继日见恒心

渝中区疫情防控工作突击队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坚强队伍。最近,重庆天气经常反复无常,一下温度骤降几度,狂风暴雨袭来,突击队员为防感冒、以防毒霾入侵,在值守期间原地跺脚、搓手,增加体内温度。徐莉丽是第二突击队唯一的女组长,也是第八组唯一的女同志,她不惧毒霾危害,不畏暴风骤雨,始终站在小组队伍的前沿。在隔离点二十四小时值守,有时身感疲倦、累,冷,中午趁人少,抽空到一角暖暖脚,稍暖和,就立即回到岗位。白天,由于隔离点来往人较多,突击小组就三人值守;晚上,夜深人静,三人三小时轮守,保证有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到场处理。但一想到那些连续几十天不休息的医务人员,一想到要打赢这场战争,突击队员们觉得这点苦也算得什么了,必须持之以恒,决不放弃,坚持到底。目前正逐渐大规模复工复产,人群频繁接触的风险进一步增大。疫情防控越到后期,新冠肺炎症状不典型者越来越多,甄别出传染源将越来越困难。

作为党员、干部必须以不畏疲倦精神、“吃苦耐劳”的恒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尽管在一线有困难、有危险,但徐莉丽带领队员们牢记使命,服务群众,工作取得了预定的成效,也得到了市民的理解和支持,为夺取最后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
哺乳期妈妈战疫情——记合川区盐井街道沙南社区网格员彭廿 //www.xsqgt.com/archives/94676.html Mon, 02 Mar 2020 08:52:30 +0000 今天是1月25日早上6:00,正月初一。

“妈妈,同你商量个事,最近疫情形势不容乐观,我建议你们回到乡下去。”

“回乡下,那倒是一个好办法,问题是孩子怎么喂奶?”

“疫情这么严重,干脆隔奶吧!”

此时,盐井街道沙南社区一还迁房内,社区主任、网格员彭廿带着哽咽,无奈而坚定的口吻背对着她的母亲回答道。

窗外,随着武汉疫情的突袭和全国的蔓延,此时的盐井街道沙南社区早已没有节日的喜庆氛围,到处悬挂的标语显得格外醒目。

“不聚餐是为了以后还能吃饭,不串门是为了以后还有亲人。”

“保护切忌心存侥幸,一人感染全家隔离。”

“拒聚会亲情不减,戴口罩不乱添乱。”

……

从1月24日,大年三十开始 ,盐井街道就正式启动了对“新冠”疫情的排查防控工作。25日上午,彭廿所在的沙南社区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召开了工作部署会,彭廿就带领社区干部挨家挨户摸排辖区内疫区返乡人员;经过一下午的走访,社区共入户摸排723户,摸排人员2010人,摸排出4户16人疫区返乡人员;同时,按照要求,积极加强对该群体居家观察的守护工作。

“不行,我只找你服务!”在对居家观察人员进行一对一服务过程中,社区居民对彭廿提出这样的要求。遇到这样的要求,彭廿也会坦然接受,她认为,“老百姓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自己在社区工作了七个年头,与老百姓很有感情,老百姓指名让我在居家观察为其购买日常用品,是对我的充分信任。”为此, 彭廿也担起了为居家观察人员购买生活用品的重任。

在沙南社区这个特殊的环境里,获得老百姓的信任并非那么容易。沙南社区的组建缘于盐井街道的城镇和产业化发展,6个村的拆迁还房集中修建在此处,社区居民基本属于6个村的拆迁户。据初步统计,社区共有1700余户,2300余人,社区常住人口主要以老年人、留守儿童为主,绝大多数外出务工,在春节期间,返乡人员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正是由于彭廿长年累月同留守老人、儿童打交道,无私付出,才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

为了进一步做好守护工作,不因为疫情严峻而减少对居家观察人员“有距离”的爱,在彭廿的牵头下,社区组建了疫区返乡人员微信群,方便为居家观察 人员服务。由于彭廿家就在沙南社区和顺花园A区,她基本上每天24小时在线为社区居民服务。每天早上天刚亮,社区居民总能在小区门口、菜市场等人口聚集的地方看到她的身影,她总是苦口婆心的劝导居民出门做好防护措施,没有口罩的请其回家,少走动;每天都能在社区看到她骑着小摩托忙碌的身影。而居民们还没有看到的是,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还要独自一人整理各种疫情防控报表。

“彭廿,孩子哭得厉害,快点回来喂奶哟”母亲的电话催促声,才让她意识到,该下班了。“平时,小孩都是我和母亲在带,最近因为忙于防控疫情,根本无法有时间和心思去考虑家里的事情了,每天我妈妈把小孩抱到办公室来喂奶。”彭廿提到,家里共有两个小孩,大的7岁,小的才5个月,正处于哺乳期。考虑到自己每天接触的人比较复杂,受感染的风险极大,彭廿才很想给孩子隔奶,在与母亲的商量时,母亲没有同意,母亲认为,孩子断奶早了,体质差。

看着母亲每天数次抱着小孩往返于家里和办公室,想着春节期间不能陪着长年在外务工、难得回家一次的丈夫,以及上小学的孩子的寒假作业辅导,彭廿心里也很内疚。但家人的支持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坚定了她在抗疫一线的勇气和信心,“按照母亲的说法,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这个时候,没有理由躲,如果不是因为帮我在家带小孩,她也会义不容辞的参与到抗击疫情中来。”

“我相信我们会很快战胜疫情的,困难是暂时的。” 彭廿平静的说道,也相信自己不会出事的,并不断鼓励自己,坚强点、再坚强点,孩子不能没有妈妈,社区居民不能没有她,她的心已经同居民们紧紧连接在一起了。

但是,2月2日,是盐井赶集日,天空下起了小雨,路面特别湿滑,彭廿一大早骑着她的小摩托穿梭于小区之间,她要争取时间劝返那些出门的居民。同时,她又接到通知到沙坪红绿灯处领取防疫物资,由于路面湿滑,她在路上摔了一跤,导致鼻梁处划出2-3cm的伤口,门牙也摔松动,皮肤多处挫伤,连胸前的党徽也摔碎了。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到医院进行了包扎,众人劝她好好养伤,她却坚持返岗工作。她说:“这点伤算不了啥,现在是防疫关键期,我绝不能在关键时候掉链子,也绝不给组织添负担!

提起这事,她觉得这已经给组织添了麻烦,并对她在这段时间舍小家顾大家的辛勤付出多次提到,微不足道,做了一名党员,一名网格员该做的事。是啊,轻伤不下火线,人在阵地在,这就是新时代一名基层共产党员、一名冲在抗疫一线的网格员的真实写照,他们不畏困难、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将这种爱,撒向祖国大地,让无情的疫情也黯然褪色。

通讯员 来玉伍

]]>
你好!水竹坉 //www.xsqgt.com/archives/94630.html Fri, 28 Feb 2020 13:31:50 +0000 新冠肺炎疯狂肆虐时,大年正月初二,我奉命到渝鄂边境磨刀溪设卡检查。

磨刀溪发源于武陵山北麓杉树坪,流经鄂西边陲小城利川在一个叫苏拉口的垭口进入重庆。磨刀溪、苏拉口由此成了湖北和重庆的天然界河和省门。从万州出发,望西南湖北方向的七曜山山际线行驶,穿过苏拉口逶迤而上,看见一股股泉水顺着岩架珠玉落盘似的滴落路边,便到了一个叫水竹坉的垭口,罗田镇的龙坝村地界。龙坝村让磨刀溪三面环绕,恰似万州楔入利川的一块飞地,也是利川进入万州的咽喉要道。

我们的卡点设在水竹坉,帐篷搭在岩坎下郎老汉的屋檐角。垭口风大霜寒,我们便和郎老汉商量,租他家堂屋搭个火塘,雇他儿媳烧火煮饭。郎老汉满口应承,我们说的工钱他一个子儿也不还。这一带和湖北山水相连挨邻搭界,两地乡民走村串户礼尚往来,工作难度很大。我们几个警察和镇村干部混编成组,一些人在卡点拦截劝导,一些人进村入户宣传排查,一天忙得两脚不沾地,饭也是有顿无顿的。待天黑尽,我们回火塘边烤火汇总情况。郎老汉会递个单子过来,上面记着煮了几顿饭有几个人吃,我们看也不看签字认可。郎老汉偶尔也火塘边坐坐,和我们说些盐咸醋酸的话。堂屋一角放了口杉木棺材,那是他七十岁上置下的,用一条旧线毯罩着。我们商量工作的时候,他会拿张黑黢黢的麻帕一遍一遍细细地擦棺材,从不多嘴。

转眼过了元宵节。天刚放亮,我到水竹坉附近走走。高压之下,龙坝村静悄悄的。山气中弥漫着刺蓟山苍和松针的气息,一拨拨鸟雀从蓬茸的草丛中呼啦啦飞出来又沙尘一般刮得无影无踪。拐过垭口,一缕烟绺儿飘过,郎老汉站路边吧嗒叶子烟。他儿媳捏把豌豆尖站菜地,肩膀一抽一抽的。我忙收了脚。听得他儿媳抽泣道:“老汉儿!坛坛罐罐都有耳朵,团方四邻的闲话您当真听不见?他们说今年过年冷火秋烟,就我们屋热闹,年过了钱也赚了。‘猪笼笼’有人送,出气都匀净些……”郎老汉像不耐烦,恨恨道:“四妹儿!人嘴巴捆得住,猪嘴巴捆得住呀?六说白道的你莫信!”他儿媳却不住嘴,只顾说:“老汉儿!作算他们瞎说,您也要想想。这些干部特别是那几个警察,哪儿都在走哪儿都在串,那个瘟病又是看不见的东西,戴个‘猪笼笼’顶啥用?一天到晚啥人都在屋跟前检查,这些人额头上又没刻着‘瘟病’两个字。假若他们传染上了,我们老老少少四代人一个也走不脱!我们老了不中用,你曾孙子也在屋里呀!还有,一锅费柴两锅费米,屋里烧的柴草都是儿孙们一捆一捆给您砍回来的。像这样烧下去,不出半月,渣渣草草都要烧完。将来我们打工走了您还不得自己去一捆捆的砍回来呀?岩上坎下的叫我们后人咋个放得了心?”“你不要再说了!我四十五年的老党员、生产队长,国家有难,我出不了力让他们借屋躲个雨还有啥价钱可讲的吗?莫说他们给了工钱,就把这屋征用了,也是不该说二话的……”郎老汉显然愠怒了。他儿媳敛了声,抹抹眼角出了菜地,抬眼和我错身一过,脸红到了耳根。我一时杌陧,郎老汉歉然一笑说:“朱警官!你就当没听见一样。我三十岁上死了婆娘,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千难万难才把他们拉扯大。我对得起他们,这个家我说了算。八一年磨刀溪发大水把我老屋冲垮了,生产队没地基,公社格外允许我搬到水竹坉落户,团方四邻没嫌弃我。没他们帮衬,我砌不成这屋,我欠团方四邻一个人情。现在国家有难湖北有难也是团方四邻有难,正是我还人情的时候。再说国家每年还在给我发补助金,只要还在盖章拿钱,我就是个党员干部,就要起带头作用,共产党的干部哪有拿钱不做事的道理?”郎老汉越说越激动,隔着口罩呼哧呼哧喘气,脸红筋涨的。我忙捏捏他胳膊,让他别再说话。他胳膊瘦巴巴的,火钳一般烫人。

回到卡点,三组组长老向从帐篷里钻出来。盖帘一掀,一股齁人的酒糟味儿扑鼻而来。“飘了一晚上雪籽儿,冷!喝了二两。”老向臊着脸说。老向六十来岁,精瘦的身板套了件泛旧的毛呢大衣,一双手有事没事拢在袖里,腮帮子总洇着一抹淡淡的酒精红。口罩还是几天前镇上发的,他一天拿水洗一次,火塘上烤干接着戴,松垮垮的。“老向!你这‘猪笼笼’也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了。”口罩短缺,村里没多少人能戴得上,不知是有气还是戏谑,老乡就把口罩称为“猪笼笼”了。村上有个叫郎宇才的老汉得尿毒症死了,近两天要土葬。派出所和村干部已经上门打了招呼,不能摆酒席,今天我俩要去回访。临出门,我把仅剩的一只口罩给老向,老向也不戴只往兜里放了。

我和老向顺着空荡荡的公路爬到宝塔梁上,都有些累了。梁子下白雾如绢,田连阡陌,浅灰色的流云在天际涌动。过去罗田是下川东的产粮大镇,龙坝村又几乎贡献了罗田产量的一半。往年这个时节,村里早向田里开渠放水准备春耕了,眼前却是一片死寂。老向突然说:“依我老娘这边我该喊郎宇才舅公。这样干口白嘴去不合适,我回屋取点礼性。”说罢,自顾往梁下小跑去了。

我痴痴站了一阵,听得附近一片竹林有悉悉索索声,搭眼一望,原来是一个老婆婆佝偻着干巴巴的身子挤在密密匝匝的林子间,拿把柴刀一刀一刀砍一根枯死的竹子。枯竹最有韧劲儿,刀刀下去,竹子也只抖抖索索却老也断不了茬。我忙几步过去,从老婆婆手里要过柴刀,噼噼啪啪砍了起来。柴刀很钝,地方又局促,差不多砍了十来刀,总算砍断了。我把竹子拖出林子,老婆婆也攀着茅草颤悠悠下到路边。老婆婆鸡皮鹤发,一顶针脚粗陋的线帽差不多罩住了明显一层白翳的双眼,一身黑色夹袄油腻腻的。我把竹子砍成米把长的短节给她往背篼里装完捆好,她才问:“同志!你是哪家来耍的客哟?”“我到村上来耍。您住哪里?为啥一个人来砍柴哟?”我反问。“我住嘴上邵家院子,屋里没柴烧了。”老婆婆朝前方山嘴努努嘴。“那也不远,我帮您背回去吧。”我背上背篼,搀了老婆婆往山嘴走。我边走边问,老婆婆东一句西一句回着,零零碎碎我也知道了个大概。她今年七十岁,两个女儿嫁在一沟之隔的利川大兴场,家境都不好。女儿女婿只在逢年过节回来看看,给些粮食油盐,砍上一年半载的柴草就走。今年原本是腊月二十九过来,结果腊月二十不到,苏拉口就让湖北警察封路了。

不一会儿,邵家院子到了。院子很大,老婆婆一人住在一角,冷火秋烟的。老婆婆从裤腰上解下钥匙打开木门,门扇一开,一股酸馊味儿迎面而来。屋内潮湿昏暗,后墙正中央端端正正贴着一幅著名的毛周朱刘机场合影的图片。图片破旧,全靠一层塑料薄膜和图钉勉强支撑着。下方放置香案香炉,青烟袅袅,死气沉沉的屋子只这一丝生气。香炉后面供了张炭精画像,画中老汉头缠白毛巾,样貌古旧。没好问是老婆婆啥人,慌慌退出门外。老婆婆从旁边灶屋出来,手里拿了只乒乓球大小的红桔。“老婆婆!以后不要去外面砍柴,现在有瘟疫,您‘猪笼笼’也没一个,危险!”我提了嗓门附她耳边说。“不砍不行呀!烧了柴,烟囱冒了烟子,沟对面两个妹儿就晓得我还活起的,没了烟子她们就以为我死了。”老婆婆边说边往我手里塞那只红桔,“也不晓得你是哪家的客,帮我砍了柴还给我背回来,水都没喝一口。”我推着老婆婆的手,这才看清那是双长满老茧、皲口的大手,大到和她孱弱的身板严重的不成比例。污垢、血痂塞在皲口里,让人心酸发麻。我突然有了一种想要紧紧握住她手的冲动,但最终我还是只接过了红桔。红桔带着淡淡的温热,一丝悲凉却游蛇一般爬上后背,我逃也似的走了。走到山嘴回头望去,老婆婆还在屋檐角站着。“哎!老婆婆!我只能尽这点力了!眼下我们好像也是真的无能为力啊……”我心里酸酸地说。

爬上宝塔嘴,老向已经候着,手里拎着两瓶花花绿绿的瓶装酒。我心灰灰的,还不好扫他兴,便打趣说:“老向!啥不好送,把你命根子送了。”“甩手不打笑脸人,我怕他们一会儿给我们难看。我的脸横竖是当了的,你是城里来的警察,丢不起这个脸。”“我也是几个六月几个冬过来的人,不怕!”我嘴上这么说,心下还是忐忑。

郎宇才的灵堂搭在搭桥塝二儿子郎天元家,青瓦土墙,几溜柴垛整整齐齐靠墙堆码着,灶屋雾气腾腾的。灵堂在正中堂屋,郎天元手里捏把孝麻正和七八个披麻戴孝的丧家围坐火塘边商量着啥,见我和老向进门,也不起身。老向满脸堆笑,把酒放到了桌上。我点了几刀纸钱放到灵前,恭恭敬敬鞠起了躬。慌得郎天元几个人拖开凳子,七零八落跪到一边陪了几个响头。再起身,一个个都和颜悦色了。“警察同志!你们还不放心啊?其实千不该万不该,老汉不该拖过年才死。要换冬腊月间,我们七姊妹咋个都要风风光光的把他埋了。”郎天元抬抬手里的孝麻说,“你们看我这一捆孝麻孝帕,原本是按人头给三亲六戚备下的,掐头去尾也有七十几个。瘟病一来,派出所和村上打招呼,只许办三桌酒席,光我们七姊妹二十几个侄男侄女三个曾孙也坐不下呀?搞得我们几弟兄脑壳痛,请个不请个惹人怪,政府的号召又不得不听。想来想去,干脆只摆两桌酒,我们几兄弟几个侄男是壮劳力,酒一喝把老汉抬上山埋了算了。地是老汉自己选的,就下面鹅家嘴。虽是坡陡一点,老汉死的时候痩成一包骨,我们也抬得起……”郎天元眼角闪过一星泪光,随手把孝麻往火塘一丢,烧了。我待要虚应几句,郎天元媳妇手里拿着把锅铲从灶屋出来,大声武气嚷嚷说:“郎天元!你说得轻巧当根灯草!就算你几叔侄把老汉一堆泥巴埋了,这一堆烂账你咋办?警察同志你评评理。老汉去年就不行了,谷子割完我们商量后事,老大不管老幺不管,老二来充这个狠。这下好了,去年猪肉贵,赊起账买了五扇猪肉二十几个腿子,心舌肚耳朵尾巴也买了四十几副。这些不算啥,盐巴一码吃它两年不浪费。你看这一屋的柴、煤炭、百多条烟、请道士乐队给的定金、邵家坝拖的三百斤酒、香菌黄花粉条豆油皮这些干货,退又退不了,你龟儿掰起指拇算算……”妇人越说越气,唾沫直飞。我心知不妙,还不好开口相劝。好在郎天元还不输男人气,上前搡了女人一掌,骂道:“婆娘家晓得个屁!你狗日‘猪笼笼’没戴一个,和警察同志吵吵啥?不是这警察同志脾气好,把你狗日的一铐子铐了……”边说边朝老向挤眼睛。灶屋早钻了两个女人出来,拽女人进屋去了。“郎天元!等你狗日的将来打狗脑壳卖也还不起账,老子管你不叫人……”妇人还在灶屋骂骂咧咧,郎天元拍我们走开了。送到公路,郎天元一脸愧色。“你们放一百二十个心,我们不得添乱!瘟病要人命,人没了,钱有卵用啊?!”郎天元闷声说。“如果解除得早,你们可以补办个葬礼,多少也能回来点。”我劝慰说。“这不消说!将来政府允许,三二十桌也是要开的,不然我还真是亏大发了。”郎天元狡黠一笑。只这一笑,我倒释怀了。

走走停停,村上一圈下来,天就黑了。我和老向折回公路,慢腾腾往水竹坉走。“老向!这儿隔你屋不远,回屋歇一晚吧?”走到垭口,我停下说。“嗨!回去做啥?吵得心烦。”老向依旧双手拢袖,擦擦鼻涕说。“女人都烦男人喝酒,我有同感。”我自嘲道。“不是喝酒的事。她坡上屋里的活路苦,厌烦我呢。”老向苦歪歪说,“其实我也是愁闷。像我婆娘说的,针鼻眼儿大个官儿,风箱头的耗子,几头受气。娃儿在无锡凼口打工,三十出头还没讨上媳妇儿。年前媒人介绍了个走马那边的媳妇,生庚八字家庭条件也合,娃儿专门赶回来相亲。我在燕子岩排危,脱不开身给耽搁了。等抽得开身,路又给封了。婆娘要我走个后门,开张证明让娃儿去趟走马。我在执行着政策,哪能去开这个口子?亲事黄了,婆娘娃儿都有气。屋里种得有十来亩田地,全靠婆娘一个人顶起做。今年开春早,地里的草要薅,薅了要烧成灰肥,发酵了要搓成肥球育包谷苗。田头也是耽搁不得,铲小面搭田坎补田缺,哪一道手脚都要男劳力。这些活路我是一样搞不成,哪敢在她面前说半句狠话?村上更不顺心。上面千线万线,都往我们这针鼻眼儿里穿。镇委镇政府,派出所交安办应急办卫生院派下来的都是工作,哪样都耽搁不起哪个都得罪不得,顾了这头顾不上那头。就这样,上面还难得满意,社员也没几个说你好。你嘴巴说得白泡子飞,他们只当你发母猪疯……”老向一口气说完,有些哽咽了。“算啦老向!条条蛇咬人,换哪样都难。”我不想老向这般灰败,打岔说,“走!去前面亭子坐坐。”

亭子在垭口三十米开外,是龙坝村一个制高点。为方便行人歇脚观景,镇上在这儿修了个凉亭。湿冷的雾气从磨刀溪升腾上来,寒意袭人。一轮冷月悬在七曜山顶乳白色的天幕上,仿佛一条荡漾在苍碧大海的小船儿。身旁的田畈地头,胡豆花开的正艳。水竹坉那边,汩汩山泉散发着浓酽的水腥味,恍惚间我像是一头扎进了儿时玩耍过的水田,闻到了水浮莲、泥鳅的味道,疫情呀卡点呀啥也没了。“老向!等这场疫情过去,你最想干一件啥子事?”惊醒过来,我问。老向想也没想说:“钟南山说疫情会在四月以前结束,那时正好点高粱。去年我点了五百斤高粱,秋天烤了一百多斤酒。今年我要点一千斤,烤三百斤酒。一天一斤,一天两顿,管够。”“给我也种五百斤,秋天我来水竹坉,我们一醉方休。”我朗声道。“不戴‘猪笼笼’!”几乎同时,我俩脱口而出。

笑罢有顷,我才又劝老向还是回去陪陪他婆娘。老向没再犟嘴,拢了双手往家走。月光下,老向瘦小的背影佝偻单薄,橐槖的脚步声一下一下响了好远。眼前一棵光秃秃的苦楝树旗杆一样立在台地边,一只乌鸦站在树桠上不紧不慢整理着自己黢黑的羽毛。一辆警车爆闪了警灯,从水竹坉卡点驶来,湿漉漉的马路上扯起一道殷红的光带……乌鸦扑棱棱一下给惊飞了。

“你好!水竹坉!”我走出亭子,向月光下水竹坉斑斑驳驳的光影里走去了。


作者介绍:

朱孝才,重庆市万州区公安局校园安全保卫支队政委,1982年毕业于四川省人民警察学校刑事侦查专业,毕业后在刑警一线工作30年,曾任侦查员、警犬训练员、重案大队大队长、支队政委、支队长等职,参与、指挥辖区上百起重特大刑事案件侦破,三十余次立功受奖。业余从事公安文学创作,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签约作家。主要作品:电视剧《警犬海啸》(峨影)、20集电视连续剧《重案大队》(长影)、电影《犬王》(八一)、《生死关头》(长影)、《铁血情仇》(长影);中篇小说《军犬秋秋的仇恨》、《蛇莓》、《雨季刑警》、《林秋的救赎》长篇小说《问题警察》、《我的刑警往事》等;曾获中国电影政府奖(华表奖)、八一电影制片厂优秀编剧、广电部优秀电影剧本奖等。

]]>
女“官二代”的边界防疫手记——记合川区肖家镇凉泉村网格长胡玫 //www.xsqgt.com/archives/94618.html Fri, 28 Feb 2020 10:39:20 +0000 “请各村网格长开始对全村的,从疫区回来的村民进行摸底排查,并在明天上午八点前将摸排的统计报表送镇政府办公室汇总。”腊月三十一大早,我正同母亲商量今天去街上采购一些年货的时候,嘀嗒嘀嗒的手机短信提示声,宣布着我镇疫情排查防控拉开了序幕。其实,这段时间以来,我都把手机设置到最大铃声,并且反复查看手机,生怕错过每一个重要信息。

我们镇位置比较特殊,位于川渝交界处,我所在的村有1900余户,6800多人,幅员面积7.9公里,与四川武胜县、岳池县接壤的区域达一半以上,是通往川渝陕的重要通道,因此,我们村所在地,属于川渝边界接壤,我作为网格长,我的工作被人们称为驻守重庆北大门。

疫情排查信息如军令,一点拖延不得。接到信息后,我马上向家人作了简单的交待,迅速回到村办公室,这时村两委会的人员和网格员已经聚集到位,在简单作了安排部署后,第一时间下到各院落,开始与疫情的排查工作。

“您好,请问目前你去过湖北吗?”“您知道还有哪些人从武汉回来的吗?”“请您不要外出走动,一定要呆在家里观察!”“这是我的联系电话,一有不舒服的地方,请马上联系我”。在晚上10点钟,初步摸完了底数,在整理登记完相关人员信息后,已是夜深人静,外面的鞭炮声不时响起,这时才意识到,过年了。

从初一开始,我同我的同事继续开展排查,同时做好疫区回来人员的居家隔离守护工作,确保一对一守护。按照镇上统一部署,对隔离家庭开展五送服务。具体包含:送温度计、送口罩、送消毒、送物资、送人文关怀。我每天都重复着这个简单而又重要的工作,春节就这样慢慢度过,值得庆幸的是,排查出的疫区人员,截至目前,无一例疑似病例;居家隔离的人员,都没有任何一个家庭对我们的工作有意见。

“请你来政府会议室开会,有重要的事情商量。”1月27日下午5点,大年初三,我正在对隔离人员服务过程中,接到了镇上领导的通知。原来,镇上按照区里的部署,准备在川渝边界设置排查卡口。鉴于我家就在S208省道线旁,离川渝界碑不超过20米,是最理想的设置处,所以需要征求我的意见。当然,领导也提到,在我家门口设置卡扣,需要我家负责工作人员的后勤保障,包括吃以及提供临时休息房;但也面临接触到感染人群,面临极大风险。

我想都没有想,就满口答应了,可能很多人会问我,当时是怎样想的?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应该站在第一线。可能还有人也会问,为什么不征求家里人的意见?其实,很多人都说我是“官二代”,我母亲原来担任过我们村的妇女主任,我现在既是网格长,也是我们村的现任妇女主任,换句话说,我们家对参加政府下达的各种事务都成了习惯,一点都没有怨言。

夜幕来临之际,我才回到家,我向父母和老公提起这件事,她们也很坦然,认为全国人民都在应对这个灾难,我们不能拖国家后腿,家人的话语让我的心更加坚定。

家门口的排查卡口很快就设置完成了,公安派出所、交警大队、路政、运政、医院、镇机关组成的工作组也迅速到位,每天工作人员有10余人左右,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她们负责对出入合川的所有车辆驾乘人员测体温、车辆消毒,一旦发现驾乘人员身体异常,就进行临时隔离,并按照要求送到医院诊断。

我家作为后勤人员,全体大人都齐上阵,我和父母负责买菜、做饭,我老公配合工作组负责过往车辆消毒;看着工作组的辛勤工作,我只想把饭菜做得更好,让他们多吃点,即使半夜,也愿意起来给他们煮面条,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参加排查工作;工作人员排查的任务很重,每天过往车辆不少余500辆。

对于家里的小孩,我还是比较担心的,目前大的18岁,小的12岁,我让他们一直呆在楼上,但有时候确实忙不过来,他们也下楼帮我们端菜、打杂,确实没有办法。

除做好后勤外,这几天,我还利用喊话小喇叭,录了些防疫知识和信息:“各位村民,当前新型肺炎形势严峻,大家一定要坚持勤洗手,少出门,少串门,不赶场,外出一定要戴口罩……”

这段日子,大家都在为抗击疫情尽着最大的努力……在这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关键时刻,我想,生命是脆弱的,活着就很幸运,在有限的生命里,为人民服务才能彰显活着的质量,这也是对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最好的诠释。

]]>
带娃上班 她坚守“疫”线 //www.xsqgt.com/archives/94546.html Sun, 23 Feb 2020 10:47:00 +0000 在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战斗中

他们不惧危险、无私奉献

他们恪尽职守、敢于担当

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战“疫”故事

……


“妈,我今天想吃红烧牛肉。”“好,我给你拿。”说完,叶瑞从身后的一箱方便面里拿出一盒红烧牛肉味道的方便面递给了6岁的儿子杨定僖。

叶瑞,是八桥镇卫健办负责人。在这场疫情战斗中,作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一员的她,一刻也不敢松懈。疫情爆发后,她舍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舍弃假期,投入到防疫抗疫工作中。从除夕夜开始,她一天也没有休息过。20个村社的疫情防控工作、汇总信息、协助人员管控……叶瑞和同事们不畏惧、不退缩,坚守在抗疫一线,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而与其他同事有些不同的是,叶瑞有一位特殊的“同事”——她的儿子。叶瑞的丈夫是一名社区民警,疫情来袭,他也即刻返回工作岗位,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与叶瑞并肩战斗在一线。“结果娃儿就成了‘留守儿童’了。”叶瑞开玩笑地说道。由于夫妻两人都不是重庆本地人,家里没有老人或亲戚帮忙照顾孩子,每天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叶瑞也实在放心不下,丈夫的工作都是在外执勤巡逻、入户排查,于是,她只能“带娃上班”。

每天,叶瑞坐在电脑前汇总信息、整理表格,儿子就坐在办公桌的一角,专心地做着自己的事情,看书、画画、练字,有时一人静悄悄地在办公室看一会儿动画片。“叶主任的儿子乖得很,一个人坐在那里写写画画,也不闹不吵,有时候还帮我们接水、泡面。”提起杨定僖,叶瑞的同事们都竖起大拇指。

 

“叔叔,你知道吗?我爸爸是警察哦!”“妈妈每天工作很多,我要自己乖乖的,不让妈妈为我操心。”闲下来的时候,杨定僖还会和叶瑞的同事们聊天。说起自己的爸爸妈妈,小家伙的语气里满满的骄傲和自豪。

看着乖巧懂事的儿子,叶瑞感到很欣慰,同时也感到一丝亏欠。“其实今年早就说好,要带着儿子回宁夏老家,看外公外婆,但是疫情严峻,只能先‘委屈’他。”叶瑞说,她和丈夫已经答应儿子,等打赢这场战“疫”,一定带他回宁夏好好“耍”一圈。


 

疫情当前,把好防控疫情扩散的层层关卡,才能让更多的家庭都平平安安。像叶瑞和她的丈夫一样的战“疫”夫妻档不在少数,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
万州区公安局原创抗“疫”歌曲《承诺》MV:疫情不退,警察不退 //www.xsqgt.com/archives/94363.html Fri, 21 Feb 2020 07:33:45 +0000  

 

一群平凡的人,用着平凡的身躯,肩负不平凡的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铮铮誓言。疫情不退,警察不退。万州区公安局原创歌曲《承诺》MV,诉说我们使命在肩,共克时艰的初心本色。

]]>
战“疫”一线践初心,“第一书记”担使命 //www.xsqgt.com/archives/94356.html Fri, 21 Feb 2020 04:34:27 +0000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最大的力量也在基层。文龙街道菜坝社区位于綦城老城区,大多属于老旧小区单体楼栋,人口流动性强,管控难度大,疫情防控任务非常艰巨。

]]>
【我们的抗“疫”故事】同心战”疫“,携手“逆行”–綦江司法在行动 //www.xsqgt.com/archives/94358.html Fri, 21 Feb 2020 04:34:05 +0000 “我想去当一名志愿者,跟你们一起参加疫情防控,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綦江区司法局三江司法所赵柱红所长的妻子舒梅对丈夫许下的 “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