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高法院推行“类案智能专审平台”,两试点法院已审结信用卡纠纷案3524件 平均立案时间不到10分钟 重庆长安网讯(记者 朱颂扬)记者昨日从市高法院获悉,该院以打造“类案智能专审平台”为突破口,在建设“智慧法院”方面大胆探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便利当事人参与诉讼、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减轻法官工作负担、引领实现规则之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正逐步发挥。 推行“类案智能专审平台” 平均立案缩至10分钟 “以前,我们需要逐案核实材料,还需在内部系统上重复输入同一当事人的各项信息,比较繁琐。如今有了‘类案智能专审平台’,案件平均立案时间缩短到10分钟以内。”昨日,渝中区法院立案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全市法院特别是渝中区法院审理的金融案件中,信用卡纠纷案件增速快、占比高,为此,市高院以渝中区法院为试点单位,率先构建信用卡纠纷案件智审平台。 “利用该平台,可实现网上立案批量化,金融机构通过‘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登陆‘金融案件智审平台’录入相关信息及材料,即可自动生成标准的起诉状,并在线提交法院。”渝中区法院金融庭负责人说,信用卡案件通常是批量起诉,很多时候跑到法院申请立案一耗就是半天。现在利用电脑和扫描设备,可远程批量申请立案。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智能一键生成案件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答辩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和送达回证等文书材料,并自动生成打印邮政专递的填录信息。 同时,该平台实现审理裁判智能化,在开庭阶段,自动围绕双方当事人是否存在借贷关系、是否存在违约行为以及合同中违约责任的约定等事项进行要素化整理,并生成法官庭审指引;在裁判文书撰写阶段,运用裁判文书智能生成系统收集、整理案件庭审阶段的所有确认信息,自动生成令状式裁判文书稿;借助“民间借贷本息结算系统”一键生成应还本金和利息,排除不予支持的利息金额、依法应予返还的利息金额,将法官从繁琐文书撰写中解放出来。 两试点法院4个月 审结信用卡纠纷案3524件 “在‘类案智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一线法官和当事人深度参与研发过程,是这个平台能够快速建成并迅速见效的重要条件。”市高法院信息技术管理处处长陈浩如是说。 据了解,为解决一线法官和提起诉讼的金融机构反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