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战线的幕后“追光者” ——记九龙坡区检察院办公室主任陈泓伶

时间: 2025-06-2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477

短发干练,镜片后目光专注——初见陈泓伶,便能感受到这位女检察干警的严谨与利落。从检13年,其中9年深耕司法行政岗位,她在九龙坡区检察院从一名非法学专业的“门外汉”一路学习、一路成长。13年间,陈泓伶不断“解锁”不同岗位,以专心、专业、专注的“专”字精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先后荣获个人嘉奖一次,个人三等功两次,获评检察机关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陈泓伶在翻阅资料

沉心静气专注成长

专业能力出众

2012年,陈泓伶初入检察机关,在九龙坡区检察院仅有3人的职务犯罪预防科起步。为弥补非法学专业的短板,她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读,以高分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不甘于“门外汉”身份,她主动请缨参与案件办理、积极参加业务竞赛,迅速成长为全市预防职务犯罪“标兵”。在她的努力与同事们的协作下,这个不起眼的小科室连年斩获全市基层院条线业绩第一,干出了“大业绩”。

2016年司法体制改革后,陈泓伶调至九龙坡区检察院办公室,开启了司法行政工作的新篇章,此前积累的经验和能力,也为她在新岗位奠定了基础。

回忆被借调至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工作那段时间,陈泓伶深有感触:“卓越源于细微的积累,担当始于每一次全力以赴。”

当时正值全国两会即将到来,连续一个月周末无休、白加黑的高强度工作并没有把陈泓伶压垮,反而让她更有动力。在领导的带领下,陈泓伶和同事们一起筛查、核对、汇总海量的代表委员履职信息,设计展示界面,制作出的“检察印记”微信小程序受到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欢迎和好评。

临近借调尾声,陈泓伶又接到重任——带领20余位全国人大代表赴重庆、贵州调研视察。面对庞杂的组织协调工作,她从容应对:“这是对我学习成果的验收,更是实战能力的试金石。”从行程规划、单位对接,到代表联络服务,她事无巨细、周密安排,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这9个月,从文稿校对的细微之处到重要会议的服务保障,在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她拼命汲取养分,也实现了能力的飞跃成长。

“这段经历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忙碌、最具挑战,也最闪亮的‘高光时刻’。”陈泓伶说道。

2022年,陈泓伶履新政治部副主任,在司法行政的新赛道上再次起跑。新岗位带来新思考:“政治部门的价值何在?唯有精准嵌入检察主业,方能激活‘神经中枢’的效能。”

她敏锐地将突破口锁定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上。为此,她在全院深入开展党建调研,精准把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形成翔实报告,为党组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她积极推动构建“一部门一支部”“三级六岗”党建责任体系,精心打造“清廉九检 建功九龙”党建品牌。她所提炼总结的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案例,更荣获全市“十佳案事例”殊荣,生动诠释了“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的工作真谛。

不甘人后竞逐荣光

工作业绩出彩

司法行政人员常被视为“幕后军师”与“勤务员”,默默支撑法律主战线。这也引发了陈泓伶的深度思考:“如何让幕后的坚守者,也能闪耀台前的荣光?”她把检察宣传定位为这一“台前亮相”的突破口。

“宣传力就是战斗力,让幕后付出转化为台前影响力,才能凝聚更磅礴的检察力量。”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此,她带领团队主动出击,定期深入检察官办公室“挖矿”,建立宣传线索台账;组织优秀作品分享会,提升业务敏感度;鼓励宣传人员参与典型案例撰写,锤炼“既能办案、更会表达”的综合能力。一系列举措成效斐然:多项检察工作登上央媒、市媒;多部新媒体作品获最高检官微重磅推荐,其中不乏阅读量10万+的爆款。

“陈主任,案子办得好,宣传怎么写?”这是业务部门常有的困惑。陈泓伶深知,“大宣传”格局绝非宣传部门独舞,需要全员“唱响”。她建立宣传联络员机制,配套出台信息、调研、宣传工作办法,有效激发了业务部门干警的参与热情。通过系统培训,她将每一位联络员都培养成“懂办案、精宣传”的复合型人才,真正构建起“人人都是宣传员,案案都有闪光点”的生动局面。

“不妄自菲薄,更应挺膺担当。”她常常用这句话鼓励部门同志,在她的带领下,部门默契协作,屡获先进。2025年,陈泓伶入选重庆市检察机关政治综合条线人才库。

“服务高质效办案,根基在于高质效行政。”今年4月,陈泓伶再次担任办公室主任。站在新起点,陈泓伶已整装待发,继续在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件事”服务“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征程上,勇挑重担、走在前列,书写司法行政人员的新时代答卷。

通讯员 冉倩 记者 张柳妞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检察战线的幕后“追光者” ——记九龙坡区检察院办公室主任陈泓伶

短发干练,镜片后目光专注——初见陈泓伶,便能感受到这位女检察干警的严谨与利落。从检13年,其中9年深耕司法行政岗位,她在九龙坡区检察院从一名非法学专业的“门外汉”一路学习、一路成长。13年间,陈泓伶不断“解锁”不同岗位,以专心、专业、专注的“专”字精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先后荣获个人嘉奖一次,个人三等功两次,获评检察机关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陈泓伶在翻阅资料

沉心静气专注成长

专业能力出众

2012年,陈泓伶初入检察机关,在九龙坡区检察院仅有3人的职务犯罪预防科起步。为弥补非法学专业的短板,她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读,以高分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不甘于“门外汉”身份,她主动请缨参与案件办理、积极参加业务竞赛,迅速成长为全市预防职务犯罪“标兵”。在她的努力与同事们的协作下,这个不起眼的小科室连年斩获全市基层院条线业绩第一,干出了“大业绩”。

2016年司法体制改革后,陈泓伶调至九龙坡区检察院办公室,开启了司法行政工作的新篇章,此前积累的经验和能力,也为她在新岗位奠定了基础。

回忆被借调至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工作那段时间,陈泓伶深有感触:“卓越源于细微的积累,担当始于每一次全力以赴。”

当时正值全国两会即将到来,连续一个月周末无休、白加黑的高强度工作并没有把陈泓伶压垮,反而让她更有动力。在领导的带领下,陈泓伶和同事们一起筛查、核对、汇总海量的代表委员履职信息,设计展示界面,制作出的“检察印记”微信小程序受到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欢迎和好评。

临近借调尾声,陈泓伶又接到重任——带领20余位全国人大代表赴重庆、贵州调研视察。面对庞杂的组织协调工作,她从容应对:“这是对我学习成果的验收,更是实战能力的试金石。”从行程规划、单位对接,到代表联络服务,她事无巨细、周密安排,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这9个月,从文稿校对的细微之处到重要会议的服务保障,在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她拼命汲取养分,也实现了能力的飞跃成长。

“这段经历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忙碌、最具挑战,也最闪亮的‘高光时刻’。”陈泓伶说道。

2022年,陈泓伶履新政治部副主任,在司法行政的新赛道上再次起跑。新岗位带来新思考:“政治部门的价值何在?唯有精准嵌入检察主业,方能激活‘神经中枢’的效能。”

她敏锐地将突破口锁定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上。为此,她在全院深入开展党建调研,精准把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形成翔实报告,为党组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她积极推动构建“一部门一支部”“三级六岗”党建责任体系,精心打造“清廉九检 建功九龙”党建品牌。她所提炼总结的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案例,更荣获全市“十佳案事例”殊荣,生动诠释了“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的工作真谛。

不甘人后竞逐荣光

工作业绩出彩

司法行政人员常被视为“幕后军师”与“勤务员”,默默支撑法律主战线。这也引发了陈泓伶的深度思考:“如何让幕后的坚守者,也能闪耀台前的荣光?”她把检察宣传定位为这一“台前亮相”的突破口。

“宣传力就是战斗力,让幕后付出转化为台前影响力,才能凝聚更磅礴的检察力量。”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此,她带领团队主动出击,定期深入检察官办公室“挖矿”,建立宣传线索台账;组织优秀作品分享会,提升业务敏感度;鼓励宣传人员参与典型案例撰写,锤炼“既能办案、更会表达”的综合能力。一系列举措成效斐然:多项检察工作登上央媒、市媒;多部新媒体作品获最高检官微重磅推荐,其中不乏阅读量10万+的爆款。

“陈主任,案子办得好,宣传怎么写?”这是业务部门常有的困惑。陈泓伶深知,“大宣传”格局绝非宣传部门独舞,需要全员“唱响”。她建立宣传联络员机制,配套出台信息、调研、宣传工作办法,有效激发了业务部门干警的参与热情。通过系统培训,她将每一位联络员都培养成“懂办案、精宣传”的复合型人才,真正构建起“人人都是宣传员,案案都有闪光点”的生动局面。

“不妄自菲薄,更应挺膺担当。”她常常用这句话鼓励部门同志,在她的带领下,部门默契协作,屡获先进。2025年,陈泓伶入选重庆市检察机关政治综合条线人才库。

“服务高质效办案,根基在于高质效行政。”今年4月,陈泓伶再次担任办公室主任。站在新起点,陈泓伶已整装待发,继续在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件事”服务“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征程上,勇挑重担、走在前列,书写司法行政人员的新时代答卷。

通讯员 冉倩 记者 张柳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