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精神守护公平正义——记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法制民警汪洋

时间: 2025-06-2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叶桂君 阅读量:8764

以非凡的专业与热忱,为公平正义筑起坚固防线。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法制支队民警汪洋,十二载如一日扎根法制一线,在案件审核中明察秋毫,在制度建设里精益求精,在执法监督时铁面无私,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法制民警的使命担当,成为法治公安建设征程中熠熠生辉的坐标。

精研法律,锻造法治“尖兵”

深夜,刑侦总队办公大楼里,汪洋所在的办公室灯光格外明亮。他埋首于堆积如山的法律典籍和案件卷宗中,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奋笔疾书。无数个夜晚,他就这样与法律条文相伴,在字里行间探寻正义的真谛。

从本科到研究生,七年的法学专业学习,为汪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塑造了他严谨缜密的法律思维。研究生毕业后,怀揣着对法治事业的满腔热血,他投身公安工作,一头扎进法制岗位,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打击犯罪、维护公平的实战力量。

他视每一部法律为承载公平正义的宝典,多年来系统梳理了刑事、行政、民事等领域数百部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为方便查询应用,他精心建立分类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成为同事们遇到法律难题时的首选“智囊”。只要提及相关法律条文,汪洋总能脱口而出具体出处,精准解读条文要义,年均审核文件、合同及案件超千件,以高效、专业的服务为执法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工作表现,汪洋牵头起草了多部地方政府规章和部门规范性文件,为地方法治建设添砖加瓦。他先后2次荣立三等功、10次荣获个人嘉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工作的肯定,更是他践行法治初心的生动注脚。

立规明矩,扎紧制度“篱笆”

“将任务交给他,完全可以放心!”在领导和同事眼中,汪洋是一个极其靠谱的人。

去年,市公安局紧急下达一项执法机制起草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关乎企业合法权益和营商环境的优化。接到任务当晚,汪洋便开启了通宵奋战模式。次日清晨,一份逻辑严密、内容翔实的高质量草案摆在了领导案头,其效率和质量之高,让所有人惊叹。

刑侦工作复杂多变,专案侦办过程中,时常面临规范缺失的难题。汪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动深入一线,开展大量调研工作,与办案民警交流座谈,了解实际需求和痛点难点。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主导制定了相关工作规定,填补了制度空白,让专案侦办有了明确的操作指南;针对法制员管理短板,他主动建言献策,并执笔拟写《法制员管理实施细则》,推动法制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了整个刑侦系统的执法规范化水平。

“擅长从普遍性问题中提炼制度解法”,这是汪洋独特的工作方法和优势。他深知,看似细微的制度建设,实则能为执法规范化注入强大动力。十二年来,他年均牵头起草7部执法规范。这些制度就像一把把标尺,为执法权力运行划定清晰边界,让相关执法活动更加规范。

铁面监督,守护正义“防线”

“请重新核算返还金额,一分钱也不能错!”在涉诈资金返还案件审核中,汪洋的严苛要求让办案民警“头疼不已”。但在他心中,每一分钱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关乎法律的尊严和公平的底线,容不得半点马虎。哪怕是最细微的数字偏差,都可能让群众对法律失去信任,让公平正义蒙尘。

去年,汪洋在日常执法巡查中发现多起盗窃案立案标准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这一问题看似不大,却可能导致执法不公,影响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他立即展开专项调研,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查阅大量资料和案例,与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协调。最终,推动出台盗窃立案规范性文件,统一了执法标准,确保每一起盗窃案件都能得到公正、公平的处理。

面对涉企执法痛点,汪洋创新监督模式,通过“问题发现-交办处置-评查整改”闭环机制,及时发现涉企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迅速交予相关部门处理,并对整改情况进行严格评查,实现监督效能倍增。

对法律未明确规范的问题,汪洋总能以“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破题。当基层民警咨询无明确规定的难题时,他总是耐心解答,给出既符合法律精神又方便群众的建议。这份坚守,源自他对“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古训的深刻理解——用较真守住正义底线,用温度传递法治信仰。

记者 李亚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用法治精神守护公平正义——记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法制民警汪洋

以非凡的专业与热忱,为公平正义筑起坚固防线。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法制支队民警汪洋,十二载如一日扎根法制一线,在案件审核中明察秋毫,在制度建设里精益求精,在执法监督时铁面无私,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法制民警的使命担当,成为法治公安建设征程中熠熠生辉的坐标。

精研法律,锻造法治“尖兵”

深夜,刑侦总队办公大楼里,汪洋所在的办公室灯光格外明亮。他埋首于堆积如山的法律典籍和案件卷宗中,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奋笔疾书。无数个夜晚,他就这样与法律条文相伴,在字里行间探寻正义的真谛。

从本科到研究生,七年的法学专业学习,为汪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塑造了他严谨缜密的法律思维。研究生毕业后,怀揣着对法治事业的满腔热血,他投身公安工作,一头扎进法制岗位,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打击犯罪、维护公平的实战力量。

他视每一部法律为承载公平正义的宝典,多年来系统梳理了刑事、行政、民事等领域数百部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为方便查询应用,他精心建立分类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成为同事们遇到法律难题时的首选“智囊”。只要提及相关法律条文,汪洋总能脱口而出具体出处,精准解读条文要义,年均审核文件、合同及案件超千件,以高效、专业的服务为执法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工作表现,汪洋牵头起草了多部地方政府规章和部门规范性文件,为地方法治建设添砖加瓦。他先后2次荣立三等功、10次荣获个人嘉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工作的肯定,更是他践行法治初心的生动注脚。

立规明矩,扎紧制度“篱笆”

“将任务交给他,完全可以放心!”在领导和同事眼中,汪洋是一个极其靠谱的人。

去年,市公安局紧急下达一项执法机制起草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关乎企业合法权益和营商环境的优化。接到任务当晚,汪洋便开启了通宵奋战模式。次日清晨,一份逻辑严密、内容翔实的高质量草案摆在了领导案头,其效率和质量之高,让所有人惊叹。

刑侦工作复杂多变,专案侦办过程中,时常面临规范缺失的难题。汪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动深入一线,开展大量调研工作,与办案民警交流座谈,了解实际需求和痛点难点。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主导制定了相关工作规定,填补了制度空白,让专案侦办有了明确的操作指南;针对法制员管理短板,他主动建言献策,并执笔拟写《法制员管理实施细则》,推动法制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了整个刑侦系统的执法规范化水平。

“擅长从普遍性问题中提炼制度解法”,这是汪洋独特的工作方法和优势。他深知,看似细微的制度建设,实则能为执法规范化注入强大动力。十二年来,他年均牵头起草7部执法规范。这些制度就像一把把标尺,为执法权力运行划定清晰边界,让相关执法活动更加规范。

铁面监督,守护正义“防线”

“请重新核算返还金额,一分钱也不能错!”在涉诈资金返还案件审核中,汪洋的严苛要求让办案民警“头疼不已”。但在他心中,每一分钱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关乎法律的尊严和公平的底线,容不得半点马虎。哪怕是最细微的数字偏差,都可能让群众对法律失去信任,让公平正义蒙尘。

去年,汪洋在日常执法巡查中发现多起盗窃案立案标准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这一问题看似不大,却可能导致执法不公,影响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他立即展开专项调研,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查阅大量资料和案例,与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协调。最终,推动出台盗窃立案规范性文件,统一了执法标准,确保每一起盗窃案件都能得到公正、公平的处理。

面对涉企执法痛点,汪洋创新监督模式,通过“问题发现-交办处置-评查整改”闭环机制,及时发现涉企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迅速交予相关部门处理,并对整改情况进行严格评查,实现监督效能倍增。

对法律未明确规范的问题,汪洋总能以“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破题。当基层民警咨询无明确规定的难题时,他总是耐心解答,给出既符合法律精神又方便群众的建议。这份坚守,源自他对“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古训的深刻理解——用较真守住正义底线,用温度传递法治信仰。

记者 李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