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 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为改革重点,提出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局势,公安机关必须深学细思笃行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锚定目标方向,明确重点任务,提升能力水平,持续深化与相关国家地区国际执法合作,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坚持全面思维系统思维 主动融入国家总体外交大局 当今世界,安全问题的跨国性、联动性、多样性、复杂性更加突出。2017年9月26日,习近平在国际刑警组织第八十六届全体大会上发表题为《坚持合作创新法治共赢 携手开展全球安全治理》的主旨演讲,强调中国愿同各国政府及其执法机构、各国际组织一道,高举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旗帜,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既是对全球安全治理未来发展的深切期望,也是对公安机关国际执法合作的殷切嘱托。 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要胸怀“国之大者”,勇挑“时代重任”,始终把国际执法合作置于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中思考和谋划,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公安机关国际合作领域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领导外事工作条例》等法规制度,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安机关外事工作制度,确保对外工作规范有序、质效齐升;要立足公安机关职能职责,彰显公安机关特殊作用,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积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把公安姓党、党管外事贯穿公安机关国际执法合作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公安力量;要坚持全面思维、系统思维,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安全格局的诸多要素,认真研究国际执法合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做好与外交、商务、海关、司法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整体工作合力,确保党中央对外工作方针政策在公安机关落地生根,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坚持互相尊重合作共赢 积极参与新安全格局构建 当前,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外交与内政更加密不可分,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相互联动,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 公安机关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根本上把握好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主动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推动国际执法合作稳中有进,积极塑造、担当引领新安全格局。要全面推动对话合作机制,深化国际执法部门高层交往,继续通过双边互访、多边会见、视频通话、互致信函等形式,与有关国家就深化禁毒、反恐怖、打击网络犯罪、打击经济犯罪、保障知识产权、海外利益保护等领域务实合作,在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维护共同利益;要巩固完善原有机制平台,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刑警组织等国际组织框架下开展多边合作,加强国家治理经验交流互鉴,倡导中国理念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积极参与主导全球安全规则制定,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全球公共产品;要丰富拓展方法路径,不断巩固扩大公安机关国际执法合作“朋友圈”,探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机制,坚决打击整治针对中国公民和企业的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开启国际警务合作新篇章;要持续创新方式方法,建好用好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加强国际安全合作,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科学布局警务联络官,通过警务援助、交流培训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与“全球南方”国家政府间对话与磋商机制,提升当地执法部门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推动构建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 不断培育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 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正确把握重大国家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随着经济技术全球化持续发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要素跨国流动频繁,国际安全与国内安全相互交织,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影响。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公安机关在国际执法合作中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清醒,增强战略定力,把握战略主动,坚决运筹好大国关系,积极经略周边外交,不断充实国际执法合作“工具箱”,敢于发扬斗争精神,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在全球范围内统筹规划、谋篇布局,加强重点国家地区的“区域国别研究”,完善升级谅解备忘录、引渡条约和刑事司法合作协议等,积极探索和寻求不同政治体制、法律制度下国际执法合作的最大公约数;要抓住公安机关改革契机,弘扬中国外交优良传统和公安铁军精神,增强公安机关国际合作队伍政治素质、法治素质、外语素质、综合素质,加快培养拥有宽广国际视野、熟练掌握涉外执法技能的国际警务人才,打造一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穿着警服的外交官”;要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打造“数字警务”,加强智慧公安建设,建立健全海外利益安全预测预警预防体系,凝聚外事工作“一盘棋”的强大合力,不断增强国际执法合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维护我国公民、法人的海外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涉外法治建设,会同智库、高校等部门积极开展公安机关涉外专项法治研究,做好国内法律与域外法律的衔接,不断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提升涉外法治保障能力。同时,加强涉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我国企业、公民在“走出去”过程中自觉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知法、懂法、学法、守法,运用法治和规则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作者系重庆国家安全与社会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