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水警总队磁器口派出所组织民警、辅警前往歌乐山烈士陵园开展纪念活动,重温入党誓词,汲取奋进力量。 近年来,该所紧盯水域岸线安全隐患排查与溺水事故处置,打造“防范——救援——疏导”水上生命救助新格局,健全完善党建引领下的矛盾联处、平安联创、治安联防、工作联动的“1+4”工作机制,守护辖区水域平安稳定。 民警在汛期劝离游泳群众(资料图) 警民合力 建立家门口的“社区警校” 磁器口派出所辖嘉陵江南北两岸,涉两江新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三个行政区,包含17.6公里嘉陵江通航里程和40余公里沿江岸线。 今年以来,该所紧扣“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先后与辖区12个涉水街道的26个沿江社区逐一签订共建协议,联合社区力量建立“社区警校”,为社区居民、单位职工等提供安全防范教育、法律知识普及、警民交流的互动平台。 同时,通过开展水域治安基础信息采集、溺水防范形势综合研判、涉水风险隐患排查等大量基础工作,主动融入“141”基层智治体系,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水域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据了解,今年7月,嘉陵江洪峰过境,该所依托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对水情进行3D模拟推演,准确直观掌握水位水势变化情况,及时帮助磁器口古镇临江商户物资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心理工作室 将救助延伸至群众内心 “此时正值汛期,上游来水量大,协查范围应扩大至四川境内。”今年7月13日,嘉陵江磁器口水域发现一具未知名男尸,民警历经数日多方调查,却仍未能查明尸源。 找监控、发协查、多地走访调查,跨省跋涉数百公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调查核实,最终确认死者系7月初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落水失踪的男子,苦等多日的家属终于接到逝去亲人的消息,这是对生者最好的慰藉。在水域非正常死亡案事件处置中,流动的江水会让尸源查找、死因判断等关键问题变得十分棘手。“让逝者安息,让家属释怀,这是我们分内的事,也是义不容辞的事。”该所所长王迎说。 “不但要救命,还要暖人心。”每当说起磁器口派出所“心语心理工作室”成立的初衷,民警无不感慨。 “正因如此,2021年底依托高校和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建立了全市首个派出所心理工作室,”今年刚刚退休的老民警卢龙辉回忆道,“我们倡导将水上生命救助向群众内心延伸,对获救的轻生人员及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防止其再次发生过激行为。” 据悉,“心语心理工作室”成立以来,已先后通过现场心理咨询、电话回访等方式干预个案66人,上门回访家庭45个,针对性持续疏导15人,服务时长达230余小时。 用好群众力量 共建“嘉陵守江团” 民警深入辖区走访宣传 “在大灾大难面前,派出所小伙子们的无私帮助,让我深受感动,也使我下定决心要做一点事来回馈社会。”日前,辖区友邦船务公司负责人赵邦带领多名经验丰富的水手加入“嘉陵义警”队,并将趸船作为派出所警务室和大竹林街道水上救援基地。用好群众力量,是磁器口派出所多年来的优良传统。 “大家在江边耍水,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看管好小孩。”“堡坎外面就是断崖,不会游泳的不要靠近。”夕阳渐落,石门大桥下的中渡口码头人声鼎沸,张捍伟拿着喊话器喊着。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他是中渡口群防队伍防溺水劝导队的领军人物,大家都亲切的喊他“达哥”。 据了解,在该所的指导下,志愿者们深入码头趸船、社区及中小学校,开展安防宣讲和禁渔巡查宣传,在暑期及节假日人流高峰时段,各支力量分点驻守,配合属地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溺水防范劝导等工作。 据悉,今年该所联合群防群治力量,破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1起、成功处置涉水险情81起、救援遇险群众117人。 记者 杨旭军 朱颂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