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到梁平,自然就想到朋友熊少华。正在想他的时候,他的文章《寻找峰门岭》就从微信发过来了,写他重走范成大入蜀之路;写他在峰门岭“脱然凌绝顶,回首白云低”。这两句诗真好,让我思接千载,遥想承载着悠久3000年历史的高粱山,想在蟠龙瀑布“意气或感激,邂逅成功名”的陆游,想那两棵摇曳在“第一禅林”的桂树,细品都梁况味。 我在微信里问他,明天重庆国学学会组织到梁平,你不去?他说不去,上周才去过。确切地说,他是才“回去”过,梁平是他的老家。 在梁平,熊少华更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品都梁况味,离不开熊少华。梁平三天的文化考察之旅,他的影子无处不在。梁平博物馆,他写的《梁平赋》赫然在目。几处用餐的地方,壁上都有他的书法或者绘画。在百里竹海,还有他的工作室,周遭竹树苍翠,烟雨氤氲,羡煞我等。我禁不住为之撰句:万杆郁郁助清凉,翠浪千重接浩茫。我欲依篱为客梦,风梢雨箨入诗囊。同行书法家苏大椿教授也被那氛围撩拨得心痒痒,当场想写字留念,可惜没找到墨汁。 熊少华是诗、书、画兼擅的全才。与他见面,我往往情不自禁抱拳送他两个字:佩服。必须声明,不是客套话!最近求他为我和另外两画友共同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