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的晴耕雨读

时间: 2021-07-09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834

  我是在六月的一个傍晚来到花田的。这个时节,花田时晴时雨。稻田如镜,月亮盖章。炊烟淡蓝,清风扶腰。门前溪流,浅吟低唱。这让人想到童年光阴,想到晴耕雨读,想到唐诗宋词元曲中的另一个自己。

  雨下到半夜,也抄了半夜的诗。山村之夜,极静谧,半夜的雨声几乎都落在了纸上。早晨推窗,远山云海,浩浩荡荡,变化万端,像少年时做的大梦一场。这里山高林密,多的是夜雨昼晴,自是云海的故乡。

  晨起,捧一杯宜居茶,坐在小院木凳上,看着云海笼罩的空山,神思有点恍惚。而今我们行走在水泥与玻璃的森林里,常常随着银子的光而行,杂花野草少见了,甜蜜的梦少有了。因此,我们的心灵喜欢跑向空山,就像蜜蜂飞向花朵,就像花朵朝着春风,就像青春奔赴梦想。

  走到何家岩的观景台,朝东望去。太阳带着露水爬出青山,分外硕大,鲜红欲滴,像七八岁孩童的唇色。万亩梯田,满是清泉,波光闪闪,仿佛千万片魔镜,拼嵌而成。它们映着蓝天,映着青山,映出了我的乡村时光。它们能映照出我现在远离泥土的恐慌吗?

  薄雾之中,几个农夫在田间劳作。雾带来了一种仙境之感,而斗笠蓑衣营造出童年的感觉。一个农夫在查看稻田的水,他弯下腰轻轻抚摸碧绿的稻叶。他的双手那么粗糙,又那么温柔。我知道秋天他将收获洁白透明、脆酥油糯的大米。人们叫它“贡米”,他叫它“贡心”。他知道祖辈们从南宋开始,用粗手,用热汗,用坚心,开辟这满坡的梯田,种出这优质的大米。他知道只有把诚心贡给了大地,把汗水贡给了大地,把执着贡给了大地,大地才会给人贡出最优质的米来。这米呀,这来自大地深处的黄金呀。忙完了,农夫伫立田埂,静静地看着这万亩梯田。亿万禾苗在拔节,似乎发出了微小又浩荡的声响。那声响就是大地心脏的跳动声。

  下午,又下雨了。

  我回到木楼上,在窗前听雨煮茶。整个花田都浮在雨雾中。一阵山风吹来,渺渺茫茫,恍如仙境。令人想做一只白鹭,飞入如镜的水田。

  雨中的云,更加梦幻。我在读今天的白云,又似乎在读年少时的白云。我想起年少时吃一颗野果的快乐,酸酸的,涩涩的,甜甜的。我是在品尝一朵云飘在我的味蕾里吗?我想起村里的一个女孩,她爱躺在草地上看云。

  有时候,我们会在一朵云里寻找自己。在云里,我么们可以轻轻擦拭自己的伤与痛。我们会在云中变得轻盈。平常在城市里,我离云很远。今天在花田,我们离云很近。我们心灵浑浊的时候,离云很远。我们心灵清洁的时候,离云很近。

  一边喝茶,一边回忆珍藏在心中多年的云。我在想把这山间的云雾,封在一个信封里,寄给童年和遥远的她。

  夜了。雨还在下。点起一盏孤灯,翻看一本诗集。我在想当我们读诗,我们是在做什么?是不是和这些事相同:收集掉落的桂花,收集清晨的细雨,收集星空的微光,收集初恋里的一帧帧画面。

  雨天的空气,雨天的天空,除了适合读诗,也很适合读十七岁的雨季。青春的岁月和雨天的草木一样,都是水灵灵的。

  探头出窗,院中的桂花树,在雨里格外精神。几只肥大的母鸡躲在屋檐下,一只脚缩进胸中,一只脚稳稳的站立着。它们也在出神的读着雨呢?此时,楼下厨房里飘来炖羊肉的气味,醇香浓郁。满山跑,吃茅草的山羊,果然响当当。

  夜里,躺在木床上,听着夏雨,想起打赤脚放牛的时光,忆起采莲捉鱼的日子,心海重回平静。我想,人人心中皆有两亩花田,一亩种稻,一亩种花,一半用来乡愁,一半用来浪漫。

 彭鑫(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花田的晴耕雨读

  我是在六月的一个傍晚来到花田的。这个时节,花田时晴时雨。稻田如镜,月亮盖章。炊烟淡蓝,清风扶腰。门前溪流,浅吟低唱。这让人想到童年光阴,想到晴耕雨读,想到唐诗宋词元曲中的另一个自己。

  雨下到半夜,也抄了半夜的诗。山村之夜,极静谧,半夜的雨声几乎都落在了纸上。早晨推窗,远山云海,浩浩荡荡,变化万端,像少年时做的大梦一场。这里山高林密,多的是夜雨昼晴,自是云海的故乡。

  晨起,捧一杯宜居茶,坐在小院木凳上,看着云海笼罩的空山,神思有点恍惚。而今我们行走在水泥与玻璃的森林里,常常随着银子的光而行,杂花野草少见了,甜蜜的梦少有了。因此,我们的心灵喜欢跑向空山,就像蜜蜂飞向花朵,就像花朵朝着春风,就像青春奔赴梦想。

  走到何家岩的观景台,朝东望去。太阳带着露水爬出青山,分外硕大,鲜红欲滴,像七八岁孩童的唇色。万亩梯田,满是清泉,波光闪闪,仿佛千万片魔镜,拼嵌而成。它们映着蓝天,映着青山,映出了我的乡村时光。它们能映照出我现在远离泥土的恐慌吗?

  薄雾之中,几个农夫在田间劳作。雾带来了一种仙境之感,而斗笠蓑衣营造出童年的感觉。一个农夫在查看稻田的水,他弯下腰轻轻抚摸碧绿的稻叶。他的双手那么粗糙,又那么温柔。我知道秋天他将收获洁白透明、脆酥油糯的大米。人们叫它“贡米”,他叫它“贡心”。他知道祖辈们从南宋开始,用粗手,用热汗,用坚心,开辟这满坡的梯田,种出这优质的大米。他知道只有把诚心贡给了大地,把汗水贡给了大地,把执着贡给了大地,大地才会给人贡出最优质的米来。这米呀,这来自大地深处的黄金呀。忙完了,农夫伫立田埂,静静地看着这万亩梯田。亿万禾苗在拔节,似乎发出了微小又浩荡的声响。那声响就是大地心脏的跳动声。

  下午,又下雨了。

  我回到木楼上,在窗前听雨煮茶。整个花田都浮在雨雾中。一阵山风吹来,渺渺茫茫,恍如仙境。令人想做一只白鹭,飞入如镜的水田。

  雨中的云,更加梦幻。我在读今天的白云,又似乎在读年少时的白云。我想起年少时吃一颗野果的快乐,酸酸的,涩涩的,甜甜的。我是在品尝一朵云飘在我的味蕾里吗?我想起村里的一个女孩,她爱躺在草地上看云。

  有时候,我们会在一朵云里寻找自己。在云里,我么们可以轻轻擦拭自己的伤与痛。我们会在云中变得轻盈。平常在城市里,我离云很远。今天在花田,我们离云很近。我们心灵浑浊的时候,离云很远。我们心灵清洁的时候,离云很近。

  一边喝茶,一边回忆珍藏在心中多年的云。我在想把这山间的云雾,封在一个信封里,寄给童年和遥远的她。

  夜了。雨还在下。点起一盏孤灯,翻看一本诗集。我在想当我们读诗,我们是在做什么?是不是和这些事相同:收集掉落的桂花,收集清晨的细雨,收集星空的微光,收集初恋里的一帧帧画面。

  雨天的空气,雨天的天空,除了适合读诗,也很适合读十七岁的雨季。青春的岁月和雨天的草木一样,都是水灵灵的。

  探头出窗,院中的桂花树,在雨里格外精神。几只肥大的母鸡躲在屋檐下,一只脚缩进胸中,一只脚稳稳的站立着。它们也在出神的读着雨呢?此时,楼下厨房里飘来炖羊肉的气味,醇香浓郁。满山跑,吃茅草的山羊,果然响当当。

  夜里,躺在木床上,听着夏雨,想起打赤脚放牛的时光,忆起采莲捉鱼的日子,心海重回平静。我想,人人心中皆有两亩花田,一亩种稻,一亩种花,一半用来乡愁,一半用来浪漫。

 彭鑫(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