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后清明前是渝西地区绿茶采收的黄金时节。尽管雨中采茶会影响到茶叶的品质,但采茶的节奏却跟流转的光阴一样,丝毫没有放慢脚步。茶山的形态是弯曲的,线条是柔美的,一条条茶带随着山势而蜿蜒,一条又一条的风景,一带又一带的韵味,似层层梯田,像条条长长的玉带。 远看茶山,采茶人随意地分布在茶带间,没有整齐的队形,没有人为的组合,但看似随意,却又是那样的和谐自然。在那层层叠叠的曲线间,身着各色衣衫的采茶人似天女散花一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袋子,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雨雾中,时而“子规声里雨如烟”,时而“微雨燕双飞”。 茶山,也因此多了几分空灵和诗意。时有云雾飘过,采茶人若隐若现,亦幻亦真。这一刻,人人成了云中仙子。茶叶,之所以会有妙不可言的韵味和无与伦比的魅力,我想,应该与这些诗性的云雾关系密切,是高山云雾滋润了绿色的精灵,赋予了茶叶的神韵。难怪,当人们在品茶时,胸中总有诗情升腾、画境萌生、禅意涌动,世间也因此有了“禅茶一味”的美妙语句。 刚刚冒出来的茶叶,如绿云一般浮在茶树顶端,与下面墨绿色的老叶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风细雨中,叶片上的水珠随风而动,珠圆玉润,呼之欲出。握过锄头或拿过钢笔或敲过键盘或操过锅碗瓢盆的手,在鲜嫩的绿芽间上下翻飞,是那样的开合有度、收放自如。他们旁若无人,犹如画家作画、农人插秧,专注得好像在创作一件绝版的艺术佳品,站在一边欣赏的人,感觉是那样的多余和别扭。 细雨如轻纱,似薄雾,淅淅沥沥,落在碧绿的茶叶上。那声音,大如蚕虫吃桑叶似的清音,小像春风拂柳的细语。这天籁之音不仅拂去了茶山的风尘,还洗涤着人们内心的浮躁。我走近一位漂亮的采茶女,跟她攀谈了起来。我问她:“你们采茶时为什么不唱茶歌呢?”她微微一笑,说:“我们采茶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时间就是金钱,采起茶来脚下要稳,眼睛要灵,手上要快,精力要高度集中,哪还顾得上唱歌啊?” 听了采茶女的一席话,先前一直未解的疑问得以解答,我曾经见到的茶山,美则美矣,却少了真气,缺了地气。再看眼前的茶山,春雨的洗礼、云雾的滋养、春风的爱抚,与茶农真实的生活融合在一起,显得是那样的真实、清新和圣洁。 ◎赵呈荣(作者单位:铜梁区大庙镇政府) |